新闻中心

兰亭墨韵运中华

2024-09-25 16:09

来源:

兰亭既逢佳期,楮墨不负清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又逢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近日,“大运中华——2024兰亭书法社双年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幕。此次展览共有180余位书法家、精于书画艺术的名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是一次难得的书法艺术盛宴。

●见习记者 茹晨鸿

十二年的准时奔赴

记者了解到,兰亭书法社自2012年创立以来,秉持“立社为公,学术为宗,服务大众,中西交融”的宗旨,自觉肩负起传承书法艺术精神血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注重提高书法创作的专业化水准,持续推动书法普及的社会化进程。创立当年,便以“双年展”形式展示中国传统书法,为开先河之举。每届“双年展”主题各异,文化脉络相通,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

今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又值中国大运河成功申报世界遗产10周年。于是此次展览便以“大运中华”为主题,意在为“双喜临门”献上一束鲜花,并以书法艺术的独特形式为新中国的生日送上一份祝福。参展者秉承“守正创新”的理念与“和而不同”的风格,围绕主题进行创作,参展作品中既有展现民族复兴的家国情怀,亦有回望湖海、寄情自然的艺术旨趣;既有经典意蕴的传承与新解,又有抒心写性的创造与开阖。

在展览中,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如王冬龄、刘一闻、邱振中、言恭达等国内书法界大咖的精湛作品;还可以看到书法爱好者们,参与兰亭书法社12年来在艺术创作上所取得的长足进步。值得一提的是,大家还能见到演员孙俪书写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本次展览还能看到不少兰亭同乡人。有赵雁君以一颗大朴无华的学者心书写成的《山名湖号七言联》。其书法字势雄逸,气度不凡。大开大合,横斜肆意,羁而不纵。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他的作品个性十足,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元素,也体现出一种极强的生命感。何涤非的行书作品《自作诗》笔势飞动,姿态优美,格调古雅,流转开合中别有一番风韵,充满了十足的文人气。林岫的作品《启运喜开祥瑞 乘风擅潒清廉》采用了高古笔法,手法纯熟,笔墨飘逸,飘逸洒脱,极具个人风格,给人一种清新淡雅之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了一种古朴的风格。我们也能看到外乡人之笔墨。如江西籍书法家邱振中(现任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院长)的草书作品,墨色随行笔而变,自然生动、率性烂漫,立体感十分强烈。

穿梭于各位书法家的草、楷、行、篆中,深深体味出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浙江书坛一直追求与秉承的“重学养、重品格、重基础、重个性”的四重传统——开放多元、书学合一和创新进取的浙江书法艺术精神。

兰亭书法社社长王冬龄介绍道:“此次参展作者身份多样,表显了广泛性与代表性的兼容、专业性与普及性的并蓄。在作者年龄层次上,既有年过八旬的书法前辈,也有20多岁的新生代书法才俊,体现了书法艺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

从中也可以看到,兰亭书法社不仅注重提高书法创作的专业化水准,而且持续推动书法普及的社会化程度,积极倡导“全民书写、快乐书写、健康书写”,营造了多形式、多书种、高质量的艺术场景与文化氛围,真正让书法艺术渗透进时代和群众生活中。

浙里赓续兰亭精神

兰亭雅集以修禊为名,文人士大夫寄情山水,抒发对生命、自然及世间万物的敬畏。其核心,是对人性的尊重,鼓励个体展现真我风采。这也让“兰亭修禊”成为文人雅集文化的象征。而《兰亭集序》作为这一盛会的艺术结晶,千百年间摹写研习不绝,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精神的延续。

《兰亭集序》是传统的代表。自“二王”以后,流觞曲水余韵不绝,书法大家代不乏人,可以说在每个时期都有一个“浙江书家群体”,标志着那个时代的书法高度,这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正是浙江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浙江稳定有序的书法传承脉络,奠定了浙江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兰亭集序》也是创新的代表。王羲之的字在当时来说具有超前意识,它背离了“正统”书风,被视为“野鹜”。以《兰亭集序》为代表的行草书,通过长时间与社会审美观的磨合,才得以为后世所重。由此以来,浙江书法非常注重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有机契合,兼容并包,会众合一,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

兰亭风范、兰亭精神,孕育了一代代浙江书家。面对展厅内那些或灵动,或雄秀,或苍老,或朴拙的百余件作品,一股清新的浙江书风扑面而来。在时代感召下,当代浙江书界旨在赓续兰亭精神。

兰亭精神的内核可以总结为不忘本来、立足时代、守正创新、因时相传。王羲之的书学之路就是兰亭精神的最好诠释。王羲之在接受家传正统的恩赐时,自然表现出对“祖宗”的敬畏与崇拜,对钟繇、张芝的迷恋,严格遵循着古法。艺术当随时代,因时而变、因时而新而兴,王羲之也不例外。“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的时代使王羲之既立足于古法,又根植于时代,从真率流动简化的实用书体书写中获得创新的源泉,将心灵的渴望、书写的自由融入他婉约流变、遒劲妍媚的新法之中,开启了书法技法、个性风格的新样式,成为中国书法发展的新蓝本,人民大众爱看、看读、爱写,这才是王羲之成为“书圣”之本。他的“守正创新”之路,为后世书法家树立了榜样,也为浙江书法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当代浙江书界,书法家们正沿着王羲之的足迹,不断探索和实践。他们既尊重传统,深入研习古代经典作品,又勇于突破陈规,将现代审美理念和科技手段融入书法创作之中,创作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富有时代气息的书法作品。习古传统与当代特色在作品中交织,谱写出一曲动人的时代赞歌。

“从《兰亭集序》看过来,参展的各位名家的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各有创造,体现了浙江书法的文化精神。”王冬龄表示,“兰亭精神”是跨越千余年作为诗书具修具化达到共契的心灵感应。继承这样的“兰亭精神”无疑对避免“文人相轻”,加强书家人格与文化修养,相互交流切磋砥砺向上,无疑具有克服时弊、树立良好学风,促进个人与协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