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稻花香,渐知秋实美。9月22日是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丰收,不仅是对收成的描绘,更成为一种文化的意象,根植在我们古老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文化传承中。江南绍兴,鱼米之乡,农耕文化的起源可追溯至一万多年以前。如今,在一幅幅丰收的图景中,这片土地上的农耕文化也被深度挖掘,成为乡村振兴中一个个闪亮的农旅文化品牌。
●记者 王敏霞 文
记者 张亮宗 摄(部分)
展现民俗,礼赞丰收
9月22日上午,新昌2024中国农民丰收节在眉目东南·幸福沃家共同富裕示范带举行。拔河比赛现场,参赛队员们齐心协力使出“洪荒之力”,在一阵阵加油呐喊声中,赛出了士气和丰收的喜悦。主舞台上,农民们自排自创的舞龙舞狮表演更是吸睛,引得许多观众连连叫好。
“上一届丰收节举办了首届农奥会,当时也有拔河比赛,反响非常好,这项民俗活动老中青三代都能参与。今年除了拔河,还有钓鱼大赛。”新昌县农业农村局有关人士表示,舞龙舞狮、拔河等热闹喜庆的民俗活动,也能将农民庆丰收的热闹,展现得淋漓尽致。
嵊州市剡湖街道沙园村的第十三届农民丰收文化节将于国庆期间举行,这几天,村民们已经投入到了节前的密集训练中,力争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农村的魅力。主办方嵊州市盈龙文化传媒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为期四天的丰收文化节中,沙园村的舞龙舞狮队将继续为大家带来精彩演出,此外,今年还将有传统越剧服饰展示,届时将邀请越剧演员进行经典服饰走秀,并讲述服饰背后的文化故事,让游客领略越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展示越剧之乡的文化底蕴。
“大家也能在农耕体验区参与收割、打谷等传统农事活动,沉浸式体验农耕乐趣和农耕文化,品味丰收的喜悦。”该负责人说,村里还将设置嵊州传统美食小笼包制作体验区,让游客品尝传统美食。
柯桥区齐贤街道齐贤村文化礼堂每年都会举办一场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所有节目均由村文化礼堂艺术团的成员表演。其中绍兴莲花落、越剧等充满着绍兴韵味的节目,成为该村的主要艺术特色,舞台上更是涌现出了一批年轻的曲艺、戏曲“民星”,唱响了文化礼堂品牌,成为柯桥区农村文化礼堂的样板。
可以说,每年的绍兴黄酒小镇酒仙会市,是绍兴多场丰收节庆活动中最具国潮风的。
今年的酒仙会市以早上9点开始的“酒仙祭祀”为起始,活动贯穿全天。游客可以在“醇香祈福坊”里欣赏2024越城区文化特派员集中展示;也可以到“丰年渔歌坞”感受宋代水上集市的古韵,体验桨声灯影间升腾起的人间烟火;更可以欣赏到社戏巡游,看酒乡画舫上越剧演员的好戏连台;另有舞者持鱼龙灯在小镇上翩翩起舞,让宋词中的“一夜鱼龙舞”在此地具象化。
据了解,本次活动还全天开放了沉浸式剧本杀——《醉梦酒仙记》,在两个小时的游戏时间里,参与者可以“穿越”回绍兴老街里的旧时光,通过两条充满趣味与挑战的游玩线路扮演不同的人物,利用线上引导+线下实景探寻黄酒奥秘,在“黄酒环游记”“南村诗酒仙对弈”“黄酒迷踪·南村印记”等互动游戏中体验儿时欢乐。
其实,这并不是黄酒小镇第一次尝试将丰收节与国潮风融合起来,去年的酒仙会市推出酒韵市集,让身着汉服的“才子佳人”漫步于酒香浓郁的街头巷尾,华灯初上,放河灯、国风音乐演奏会等活动,让人仿佛置身于市井繁荣的历史画卷中。主办方介绍,酒仙会市融合浓郁的国潮风,是时下年轻人比较喜欢的一种时尚表达方式,这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把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智慧农业,绘就“丰”景
9月22日这天,嵊州网红“济公”带着直播团队,来到乡村为当地农民带货直播即将丰收的柚子。一身破衣裳,一把破扇子,是他的标志性装扮,而用一口地道的嵊州方言直播,则是他能够在平台脱颖而出的法宝。“我们嵊州有许多农副产品还没有打响知名度,我希望用自己的这点流量,尽己所能地为农民丰收服务。”他说。
丰收节,自然离不开农产品,直播带货似乎成了这几年丰收节中的保留节目。绍兴市乡土文化学者周幼民表示,如今的农村,互联网铺在“田埂上”,无人机变身“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字化赋能,让绍兴的新农村致富有“稻”更精彩。
在新昌2024中国农民丰收节上,主办方特意邀请了农创客带货新昌特色农产品。“为了让农产品有看头,我们还特意设计了农产品展示台,将莲蓬、葡萄、李子、南瓜、生姜等,根据不同颜色穿插有序排放,尽可能在直播镜头中让人眼前一亮。”相关人士表示。
诸暨市枫桥镇杜黄新村每年都会举行庆丰收活动,自第一届起主办方就邀请了本地主播带货,除了诸暨本地的农产品外,还会带货嵊州榨面、新昌小京生、柯桥富硒大米等。镜头中,线下游客一边评价一边品尝,让线上的观众也身临其境般享受丰收。
“10月份,我们还将举办以庆丰收为主题的香榧文化节,这也是今年浙江省庆丰收活动绍兴分会场的主题活动。”诸暨市香榧博物馆馆长徐铁平告诉记者,届时,主办方将结合香榧产业,举办香榧炒制、香榧系列产品展示、非遗展示、香榧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而直播肯定是少不了的内容。
古代农耕,同享喜悦
作为上山文化发源地的浙江,是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嵊州的小黄山遗址就属上山文化遗址,所以绍兴的稻作文化从这里的“一粒米”出发,被时间的长链串连起来,拥有了上万年的历史。源远流长的稻作文化史,也让这片土地拥有非常丰厚的农耕文明积淀。
有专家表示,绍兴的酿酒、制酱等行业,就是基于粮食的丰收、丰厚的物产剩余才发展起来的,因此绍兴的稻作文化具有传承价值、史学价值,更有着丰富的人文价值。2009年,绍兴稻作文化被列入第三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那么每年都举办的丰收节,究竟还能如何推陈出新呢?周幼民表示,将乡村民俗文化、人文精神与现代要素、时尚元素相结合,深入发掘乡村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活态文化,推出富有农耕特质、民俗特色、地域特点的群众性庆祝丰收活动,创响乡土节日品牌,将是一大趋势。如:沙园村连续10多年举办庆丰收主题活动,已经在当地形成了品牌效应;杜黄新村在乡村节庆的基础上,将农耕文化植入卡通形象,开发了专有的农旅品牌;新昌县沙溪镇沙溪村,也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切口,突出自然优势,联动国企资源,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着力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升级,让“稻+”田园综合体逐步充盈……
周幼民说,秋日里,游客的欢声笑语正在响彻绍兴乡村的各个角落。而一场场庆丰收活动,也正在展示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晒出乡村幸福生活。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