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生活补贴,公司还帮忙缴纳工伤保险和商业保险,挺开心的,希望自己能尽快成长。”前不久,在浙江精工重钢结构有限公司实习的河南小伙小陈领到了第一笔实习补贴。该公司人事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共提供10个左右的见习实习岗位,既有职能管理岗位,也有焊接拼装等技能类岗位,累计吸纳200余人。
从校园到社会,从书本到实践,如何让高校毕业生、准毕业生以及其它青年群体尽快适应社会生活,转变自身角色,助力地方产业经济发展?今年,滨海新区人才工作局持续挖掘见习实习岗位,推进大学生见习实习基地建设,努力助推青年群体好就业、就好业。
“青年是城市发展的生力军,高校毕业生更是绍兴的‘人才富矿’。”滨海新区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广泛开展调研摸排,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需求,发动辖区内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企业,提供行政、文员、计算机、会计、技工等不同类型专业岗位600余个,充分满足青年群体多元化见习需求。
同时,滨海新区人才工作局也鼓励相关企业规范学生见习实习操作流程,完善福利待遇、生活配套、新人成长与适应等多方面举措,着力把新人引进来、留下来。记者了解到,今年,滨海新区已建成见习实习基地25家。
为鼓励企业加强见习实习生培养工作,滨海新区新区人才工作局制订了大学生就业见习实习补贴标准,除提供一定的交通补贴、食宿补贴、商业保险补贴外,对于见习实习超过1个月的,还给予接收企业最长12个月的见习实习补贴,以“真金白银”为企业引才留才助力。若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就业见习实习示范基地,将分别获得5万元、2万元奖励;对年度绩效评价为优秀等次的市级大学生就业见习实习示范基地,也将给予1万元奖励。截至目前,已兑现相应补贴资金50余万元。
前不久,浙江工业大学绍兴研究院获评“2023年度优秀绍兴市大学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见习实习能让毕业生提前了解社会,而单位作为见习基地,不仅能够申领见习补贴、获得政策奖励,还能提前锁定符合需求的人才。”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研究院每年提供不少于50个见习实习岗位,去年吸纳58位大学生前来实习,不少学生选择毕业后留绍。今年25岁的杨立伟,此前曾在研究院实习两年有余,目前在研究院孵化的企业担任市场部经理。“这里的工作节奏和内容都不错,我会努力工作,争取创造更大价值。”杨立伟说。
在一系列政策支撑下,滨海新区创新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今年,滨海新区人才工作局已联合人才发展公司策划举办3场本地高校毕业生招聘系列活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0余万元。同时,常态化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职业指导、岗位推介、技能培训等服务,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以技促工,推动产业增效,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率达95%。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募集就业见习岗位,搭建对接平台,全力帮助青年群体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力促就业见习工作取得更大成效。”滨海新区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说。
短 评
“小切口”激活就业“大民生”
滨海新区持续挖掘见习实习岗位,推进大学生见习实习基地建设,努力助推青年群体好就业、就好业。
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为青年群体精挑细选见习实习岗位、量身制定补贴福利待遇,帮助青年收获事业成就与自身成长,其重要性不其而喻。
从招聘毕业生到吸引实习生,“就业见习”将引才关口大大前移,也有利于发挥招才引智“蓄水池”效应。但要把新人引进来、留下来,还得增强“创在滨海”信心,打造“才聚滨海”品牌,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见习实习服务。
支持大学生见习实习,可结合未就业大学生存量和意愿,做好用人单位靶向邀约、信息分类搜集和精准推送工作。要发挥志愿服务、专业机构的辅导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的见习实习课程培训,手把手、一对一接力大学生见习实习帮扶。
除了鼓励见习实习,更要支持创新创业。对于带技术、带项目前来创业的大学生,可给予启动资助、场地补贴、贷款贴息等补助,以及销售、股权投资等奖励,为创业者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一站式的综合创业服务环境。
(越牛新闻综合滨海潮声)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张诗纯 编辑:徐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