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千年运河载起“国际交流”之舟

2024-09-23 22:44

来源:

这是一条贯穿古今的河,这是一条沟通中外的河。9月22日上午,“运河文明与国际交往”文明大讲堂在浙东运河文化园举行。全球20余个国家的著名专家学者和文化旅游界、中外运河城市、社会组织以及相关领域代表齐聚一堂,共话“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等时代课题,分享经验、贡献创见、凝聚力量。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世界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中国大运河2500多年来延绵不绝。它是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更是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的纽带,以此联通世界。

运河之舟,通达世界。当运河载着悠远的历史云烟流动至现代,将如何成为中国与世界对话的共同语言?何以促进国际的交流?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艾平站在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高度,阐释人类社会的进步需要发挥运河文化文明力量。“加强运河文明交流互鉴,有助于以运河为载体,把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的思想、价值观和文明传播到四面八方,促进人们对不同民族、国家与社会发展的了解和认识。”他认为要使运河成为加强国与国关系发展韧性、人民间相知相亲的重要纽带。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的又一个身份是世界运河城市Canal Walk行动组委会名誉主席。他的演讲细数了各地运河保护利用的成果,还结合古今资料讲述国际交流的故事。西接长长的陆上丝绸之路,东连海上丝绸之路,他演讲时播放的一张图片直观展示了运河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纽带作用。

大运河文化带直接沟通了两条丝绸之路,推动着人类文明交流。两条丝绸之路通过运河“打了个结”,更助推浙东运河的繁荣,史料记载:“明、越(绍兴)当海道要冲,舟航繁多甲他郡”。世界因运河深度链接,中国和世界的经济与贸易更加蓬勃。

运河是国际交流与对话的共同语言。在世界的上百个国家流淌着约1100条运河,以意大利威尼斯为代表的世界名城都倚靠着运河。“700多年前,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历时四年到达元大都(今北京)。他在中国十多年游历的轨迹,便是沿着大运河一路南下。”意大利外交部前副部长劳拉·芬卡托说道。她讲述了威尼斯保护利用珍贵历史遗产的“方法论”,古老的运河水利系统顺利运行几个世纪。这座城市与苏州、扬州和杭州结对,还通过展览等丰富形式推广城市文化,深度走向国际,这些也值得中国运河周边城市借鉴。

当前不同区域、国别之间运河文化的交流需求与日俱增。围绕主题,柬埔寨民间社会组织联盟论坛主席盖里维希、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秘书长陈玲春、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副秘书长叶日者先后发言,他们有的提出发挥国际性社会组织独特的作用,有的认为要办好相关活动,有的提到志愿者服务在其中的关键作用,有的还认为运河文化应当融入东西方的现代城市,融入年轻人生活。

运河文明交流对话需要“新引擎”,即青年人的参与。活动进入尾声,现场气氛又迎来一轮新的高潮,“青年”成为关键词。国际青年运河说、中外运河青年交流环节的精彩演绎,中外运河青年大使授予、Canal Walk行动启动的两个仪式激动人心,不同肤色的青年因运河结缘。这是运河通向未来的活力源头,彰显了运河文明交流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