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山水寻吴越

2024-09-23 22:40

来源: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在文学史上与王维并称为“王孟”。开元十八年(730)他从洛阳来到了越州,目的是瞻仰大禹。一踏上征程,孟浩然便在《自洛之越》中直抒胸臆:“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蒙受京师风尘后,孟浩然一心向往江海、山林、吴越等明净之地。

将入淮水时,孟浩然作《问舟子》:“向夕问舟子,前程复几多?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从此,诗人将寄余生于江湖之上。旅途中的诗人无疑是孤愁的:“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江风白浪起,愁杀渡头人。”一到长江渡口中,就感觉离目的地不远了,孟浩然期盼之意愈加强烈:“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渡浙江问舟中人》)最后的问句语意亲切,打破了诗人与读者的间隔,一问便结,令人心荡神驰,使意境顿时高远起来。

会稽山犹如大禹的功德碑,“削平水土穷沧海,畚锸东南尽会稽”(李绅诗)。古代将会稽山列为九大名山之首,排名在四大镇山之先。大禹寺就是会稽山上的主要瞻仰地。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曰:“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这首诗通过描写义公禅房的山水环境,衬托出义公的清德高风;情调古雅、潇洒物外、表现自然明快、词句清淡秀丽,是其代表作之一。写这首题赞诗,诗人深情赞美了一位虔诚的和尚,也以此寄托诗人自己的隐逸情怀。作为一首山水诗,诗人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写出了一幅诗意浓厚的山林晚晴图。空林一屋、远峰近壑、晚霞披洒、空翠迷蒙、自然幽雅、风光闲适,别有一种生趣,引人入胜,诗作至今仍为精品。

孟浩然还到了越州著名的云门寺,《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诗曰:“我行适诸越,梦寐怀所欢。久负独往愿,今来恣游盘。台岭践磴石,耶溪溯林湍。舍舟入香界,登阁憩旃檀。晴山秦望近,春水镜湖宽。远怀伫应接,卑位徒劳安。白云日夕滞,沧海去来观。故国眇天末,良朋在朝端。迟尔同携手,何时方挂冠。”云门寺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集聚点,杜甫的“若耶溪云门寺、青鞋布袜从此始”已成为千古绝唱。据粗略统计,《全唐诗》中直接咏及云门的诗作达50余首,像孟浩然这样到过云门的诗人更不计其数。这里是越中必游之地,按走过浙东唐诗之路的唐代诗人有名可稽的就有四百余人,而到云门者必夜宿于此,如此云门寺乃是天下第一名人客栈了。

来到山水秀美、人文荟萃的大越之地,孟浩然忙着遨游山水、凭吊览胜,真的是流连忘返。在他的眼中,越中风光真是钟灵毓秀、不同凡响。一会儿“怀仙梅福市,访旧若耶溪”;一会儿“将探夏禹穴,稍背越王城”。在古老的越州,孟浩然还有无数的胜迹可寻。他在《久滞越中赠贻谢南池会稽贺少府》中说:“未能忘魏阙,空此滞秦稽。两见夏云起,再闻春鸟啼。”不知不觉,入越已是第三个年头了。“结交指松柏,问法寻兰若。”此地让孟浩然再三勾留的,不仅是风物之美,更有众多志同道合的新识旧交,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时任山阴尉的诗人崔国辅。“予意在耕凿,因君问土宜。”孟浩然实在是太喜欢这里了,甚至还动了归隐其间之意呢。

孟浩然上天台山,要找的是老友太一子(又作太乙子),宿的是桐柏观(又名桐柏宫)。唐景云二年(711)睿宗召天台道士司马承祯,问以阴阳数术;后承祯固请还山,遣之(见《旧唐书·隐逸列传》)。桐柏观即为司马承祯还山当年所建。孟浩然游天台时,司马承祯当在世,但已被玄宗和玉真公主留在王屋山“自选形胜,置坛室以居”。司马承祯自号“白云子”,世称“贞一先生”,孟所访的太一子当是其师兄弟。从诗文分析,孟浩然上山应该是“寻隐者不遇”,直到游完天台山至越州半路才得遇他,了结夙愿。

观景、览胜、修道、会友,给了孟浩然莫大的慰藉。“久负独往愿,今来恣游盘。”他在此期间写下的诗作,也为这条诗路添上了一抹瑰丽的色彩。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那秋生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