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有志,始自《禹贡》。地方有志,今存最早者,为东汉《越绝书》。“越绝”一词,义为越地之史。此书所记,大略涵盖今浙江之境,而以绍兴会稽为中心,此间历史、地理、气候、人文、风俗,莫不赅载。
吾乡阳春,地处会稽腹地,受辖于诸暨之枫桥镇。枫桥西南以白茅山为界,东南接走马岗,有枫溪江自南而来。江含两支:主流枫溪,源自东溪上谷岭,经赵家镇、枫桥镇而下;支流发源于走马岗,上游有二源,称左、右溪,至丫溪桥下合而为一,是为栎溪(亦称栎江),下经阳春、桥亭、洄村,于牛头山下与枫溪汇合,遂为枫桥江。其中流经永宁乡一段,亦称永宁江。
永宁之称,始自唐代。宋时因避讳,改名为“长宁”,后世仍沿旧名。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历经永宁乡、永宁公社等,至20世纪80年代,复名为“永宁乡”。后建大行政村,遂撤销乡级建制。
永宁江自丫溪桥而下,山高谷深,地形急降,汛时水流湍急,经陈昂、顾家坞、徐村畈,从石砩奔涌而出,此后地势稍缓,流转六七里,经阳春、桥亭至郝山脚下,过栎桥而入洄村,再下五六里,与枫溪之主流汇合。
自石砩至栎桥之间,有河谷一片,长八九里,宽三五里,形如窄长之桑叶。永宁江蜿蜒其中,两岸土地肥沃,良田桑园,阡陌纵横。阳春行政村之主村阳春,地处“桑叶”之中段,所属小溪坞、钱家山下、骆家湾、茅草坞诸自然村,散落四边,形若拱卫。其东北数里有石门水库,南向数里为五联水库,另有山塘水库星布此间,山色倒映于水,村落静照入塘,恬淡安宁,令人有出尘之想。
此地四时有稻麦茶桑,村落见鸡豚牛羊,鸡鸣犬吠,炊烟袅袅。村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于斯、长于斯、息于斯,已历经千数百年。山水古迹,实堪游览,人物风俗,绵延久远,若得录而传之,可备史乘稽考。《阳春志》之作,实缘于此。
此志凡四十万言,备述阳春千余年之变革,略于古而详于今。于近百年之村史,尤为详赡。考自然环境、建制沿革、聚落主姓,以忆往思守;录农工商业、教育风俗、名胜遗址,以敬养思教;辑艺文资料、人物轶事、励志图强,以见贤思齐。古云“郡之志犹国之史”,此志既为村落之史,亦可供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之一窥。意义深远,非可以一村一地而忽略矣。
主编郭恒巨先生,如今已年届九旬,长期关心家乡文化历史。我有幸亲承先生教诲,虽五十载过去,犹历历如在眼前。谨此略述数语,聊充昔日窗课之意,冀博先生一粲,亦表我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黄仕忠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