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落地生根·1100米的高山上金黄满枝

2024-09-23 22:32

来源:

我们家族是怎么在贵州落地生根的?这还得从12年前说起。

听时常来看我们的绍兴市农科院农技专家周国军伯伯说,2012年,绍兴有家建筑企业响应国家东西部协作号召,在遵义市找了块地,想开展农业项目,既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又发展自身。于是,他们找到了绍兴市农科院帮忙推荐可转化的科研成果。

农技专家推荐了我们家族,并拿出了精心培育的“越蒌1号”品种,也就是我的爷爷辈。

为什么会选择我们?绍兴的现代吊瓜育种专家郑琪叔叔说,一方面是经济价值高,不仅全株能入药,籽做成的吊瓜子还是营养丰富的零食;另一方面是适应性强,贵州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高且没有台风影响,适合种植。

刚开始,他们还有些疑惑,但周国军伯伯他们有信心。果然,第一年秋天收成很不错。

2014年,贵州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对推广吊瓜项目给予专项扶持,绍兴市农科院也派驻专家团队蹲点进行技术帮扶,遵义市桐梓县、绥阳县,黔西南州晴隆县等地纷纷开始试种。

2015年,我的父辈“越蒌2号”又相继在贵阳市息烽县,黔东南州黄平县、丹寨县和铜仁市江口县大面积安家。

2016年,我的家族迎来了“人口爆发期”,更大规模的推广种植展开了。

那一年,绍兴市联合贵州多地开展吊瓜扶持计划。绍兴专家提供技术扶持,绍兴企业负责兜底收购。谷陇镇就是在那时候成了我的家。

听照顾我的村民说,平均海拔750米的谷陇镇是当时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不少农户年收入不到3000元。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挣钱,很多土地长满了杂草。

为了让当地村民看到种植效果,绍兴专家和企业负责人一开始选择了一处海拔1100米的高山腹地进行开垦种植。

开头总是最难的。那时山上没有机耕路,为我们安家所需的很多设备全靠人力抬上去。这么高的地方能种东西吗?村民带着疑惑时常跑来查看长势。

5月份种,9月底就有了收获。当看到金灿灿挂满枝头的果实和20元一斤的吊瓜子售价,村民们眼中的疑虑变成了激动。大家纷纷在自家田里种起了我们绍兴吊瓜。

为了让我们更适应当地种植、产出更大效益,绍兴专家时常来看我们,还不断迭代升级品种。2016年,产量更高、品质更好、收益更稳的我这一辈——“越蒌3号”试种成功。

从那之后,“宝葫芦”的大名传开了,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选择。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