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府横街的“一县一品”美食广场赶在中秋节前试营业了,为“小吃一条街”打了头炮。据悉,该美食广场共有13个档口,容纳了诸暨糖秧、道墟羊肉、嵊州榨面等具有绍兴地域特色的美食,并打造了演艺区和美食文化展区。
府横街,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元素丰厚,东接“绍兴中轴线”解放路,西连仓桥直街历史街区,同时还是古代山阴城隍庙会的发源地。可以说,这是一条有历史、有文脉、有故事、有渊源、有记忆的老街,也是一条曾经见证绍兴商贸发展的“黄金街”,尽管府横街在商业化改造中消失了不少老街风情,但依然是老绍兴心中的一条商贸特色街。
这样的历史文化街,摇身一变为“小吃一条街”,难道释放的仅仅是美食文化吗?肯定不是,这里的小吃完全可以“吃”出不一样的风味。譬如装修风格可以越式复古,环境陈设可以走乡土路线,街区氛围可以展示庙会文化,小吃体验可以讲述地域人文故事,品在口中的是美食,看在眼里的是风情,记在心里的是江南,带回家乡的是记忆,让游客在打卡过程中沉浸式体验绍兴传统文化。
在美食为文旅引流已成常规套路的当前,全国各地冒出许多“小吃一条街”,每条小吃街几乎千篇一律海纳百川,不仅本地美食冒泡,也有外地小吃扎堆,让人眼花缭乱之余不免有“大杂烩”之感。天南北地的各式小吃无形中消解了“特色”两字,甚至使小吃街沦为“垃圾街”。那么,府横街“小吃一条街”如何避免重蹈覆辙?我认为一定要坚持“本土化”,主打一个“越味道”,集绍兴全域之特色小吃,融合美食非遗文化传承,守正创新传统小吃品类,打响越式小吃的品牌声誉,使之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小吃一条街”。
特色是小吃街的生存之本,文化是小吃街的产品附加值,正如成都锦里美食街、上海城隍庙美食街等经久不衰的国内知名小吃街,无不以“特色+文化”为经营基础。所以,府横街“小吃一条街”要充分利用周边环境与文化优势,结合扯白糖、打磨糍、做印糕、晒榨面等传统小吃制作的“可看性”体验,增加网络传播平台的曝光度,增强游客打卡小吃街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让“土味”更入味,让文化更醉人。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张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