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沉醉绍兴:报恩金兰桥

2024-09-23 09:24

来源:

一条宽阔的上东江大溪流上,横跨着一座五孔半圆形石拱桥,这就是嵊州市金庭镇金兰村蔡家自然村旁的金兰桥,当地人也叫它蔡家桥。

说到金兰桥,就不得不提辛亥革命志士张伯岐和蔡家村的故事了

张伯岐因为在皖浙发动起义,遭到清政府的缉捕,被解救后寄居在蔡家村蔡旭的家中。

蔡旭和蔡家村的村民都对张伯岐十分友好,不仅不把他当作累赘,反而热心地招待他。辛亥革命之后,张伯岐想报答这些淳朴的人,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想到了村边上的桥。

原来,这里有一座桥。此桥叫作万缘桥,始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后来被洪水冲毁了,一直未重新建造。因此,村民们过河十分不便,总是要绕远路才能到河对面去。他想,村里的人对他这么好,他也应该做一些便民利民的事情来回报他们。

一天在吃饭的时候,张伯岐和蔡旭商量了这件事:“我打算修建村边的万缘桥,好让乡亲们行走的时候都能够方便些。”张伯岐说道。

蔡旭自然是万分赞成。修桥是一件大好事,可是现在的官府自顾不暇,又怎么会管他们这样的小村庄呢?就算是官府知道了,又哪里来的钱替他们修桥呢?如今,张伯岐要为村里的人们修桥,那可真是太好了。

于是,张伯岐就在万缘桥的原址上,修了新桥。他不但自己出资,还动员当地的村民捐款。

他向村民们解释:“这座桥是大家的,我们每个人都出一些钱,把桥造得更好,自己走上去心里也踏实。”大家都觉得有道理,纷纷拿出钱来一起修桥。

其中有一个寡妇,叫作金兰。她的丈夫在几年前就去世了,只留下她和一个孩子。村里的人并没有因此看不起她,张伯岐住在蔡家村的时候,总是帮她干农活,金兰也经常让孩子带一些东西送给张伯岐。

现在张伯岐募捐修桥,她又怎么能够假装看不见呢?她带上了家中攒了好多年的存款,来到了蔡旭家里。

张伯岐看到这些钱,知道这些都是金兰这几年省吃俭用攒下的。他推托道:“大嫂,你拿来这么多钱,你还要带孩子,还是自己留着吧。”可金兰这回不听他的,她将钱放到桌子上,说:“乡亲们平时都这么照顾我,我也应该报答他们。”

一连推托了好几次,张伯岐才在金兰的坚持下收下了这些钱。他将金兰、其他村民,还有自己的钱汇在一起,修了一座新的桥。过了几年,桥建成了,桥的两端还坐着一对石狮子。

桥建成那天,村民们都过去观看。突然有人说:“这是我们自己修的新桥,要不换个名字吧?”人们都表示赞同。他们一致认为,金兰出的钱最多这座桥应该叫作“金兰桥”。

金兰桥的名字就这么定了下来。它不仅代表金兰的名字,还暗含着“义结金兰”的典故。这座桥伫立在这里,过了许多年,依旧在向我们默默讲述张伯岐和金兰,还有蔡家村乡亲们的故事。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