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增强国防意识 凝聚强国力量

2024-09-21 11:27

来源: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断丰富拓展国防教育的时代内涵,高质量全方位推进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面提升的全民国防教育格局逐步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为进一步提高民众防空防灾意识,我市年年于“5·12”防灾减灾日和“9·18”组织警报试鸣。今年5月12日,全市350余台固定警报器、12个电台电视台、14000余台农村应急广播同步鸣放防灾警报,完好率和鸣响率均达100%。结合警报试鸣,各区、县(市)分别以城市中心区新居民区居民、老旧小区居民、地铁人员、重要目标单位人员、机关单位人员、学校师生为对象组织开展疏散(掩蔽)演练,做到覆盖“全区域”、包含“全主题”、满足“全流程”,全市共3000余人参加。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铭记历史,吾辈自强”,今年是“九一八”事变发生93周年,为警示广大市民居安思危、勿忘国耻,进一步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提升防空防灾能力,绍兴市国动办精心组织谋划,扎实开展2024年“9·18”全市防空警报试鸣活动。

9月18日上午10点,随着防空警报鸣响指令下达,全市范围内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新闻综合频道、新闻综合频率(FM93.6)、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同步试鸣警报信号,一声声长鸣划破长空;并通过绍兴电信、移动和联通向手机用户发送警报试鸣提醒短信,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浙政钉公告平台发布警报试鸣信息。“9月初,我办组织警报维管员对各个点位的警报设备开展检查,依托浙人防及时上报警报故障点位,积极联系警报设备厂家,安排技术人员对警报设备进行维修,确保警报设备处于良好使用状态。”新昌县国动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结合警报试鸣,各区、县(市)分别组织应急疏散演练。9月18日下午2点30分,演练警报响起,越城区组织东湖街道五和村村民分4组从各自住宅集合,各组组长快速清点人数后带队前往沈江中心广场疏散点集合;油库10名工作人员从各自工作岗位集合,由组长带队前往沈江中心广场疏散点集合。整个过程紧张有序,体现了市民良好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组织性纪律性。

加强宣传教育

国防教育宣传进机关。9月3日至6日,市国动办举办了全市国动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国防动员能力提升班,邀请国内知名大学教授进行授课,同时安排了现场教学、研究讨论等环节,推动提高参训干部国防动员工作能力,不断适应国防动员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国防教育宣传进学校。少年强,则国强。我市始终把青少年学生作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点人群。注重把握青少年性格特点和成长规律,重视普及和加强青少年国防教育活动。通过教育引导、环境熏陶、典型引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青少年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和严守纪律、令行禁止的作风。近年来,我市不断拓展宣传教育平台,丰富宣传教育方式,推动国防教育走进课堂,征文、书画比赛、演讲比赛等各项主题活动有声有色。

此外,我市各区、县(市)纷纷利用国防教育基地开展各式各样的研学活动。如上虞区利用人防教育体验馆这一平台,定期联系、邀请全区中小学生参观展馆,让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国防力量,激发爱国热情,培养国防意识。嵊州市国防动员宣教馆依托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中心建设,布展面积200平方米,通过“国防主题长廊”呈现国防动员工作任务、目标职责,通过“铭·以史为鉴”展现国防动员发展史,揭露战争的危害,通过“防·平战结合”展现“鸣、走、藏、消”四大动员内容,通过“学·自救互救”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知识宣教与技能训练。

国防教育宣传进基层。我市各区、县(市)国动办组织相关部门及社会组织走进社区,现场宣讲防灾减灾知识,提升广大居民安全防灾意识和国防安全意识。越城区国动办在快阁苑等社区通过布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向社区居民传播国防、防灾知识。暑期,诸暨市避暑纳凉中心每天接待近2000名纳凉群众,诸暨市国动办在纳凉中心布置国防动员、人民防空等宣传展板,积极向市民普及相关知识,同时联合公安、消防、卫健等部门,开展防暴知识、消防应急救援、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使用培训及公益反诈活动。

国防教育宣传进企业。我市积极协调相关企业,利用在建项目围墙资源,通过拉横幅、放展板、刷墙画等形式,宣传国防教育和人防安全,帮助一线工人了解人防和国防,提高对人防工程敬畏感和认同度,以此提升国防教育宣传广度和深度。

嵊州市国动办组织“9·18”老城区人员疏散(掩蔽)演练。

推进项目提质

市国动办举办“情系国防 清风送凉”纳凉晚会。

通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完成1号线支线部分人防工程的竣工验收服务工作,确保线路按期开通运营。深化国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会同市综合执法局召开2024年行政执法工作商讨会,就目前人防行政执法的重点难点和部门间完善制度机制、加强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等方面进行商讨。积极推进数字化场景应用,进一步加强人防工程维护管理,切实提升规范化、智能化管理水平。8月底全市场景覆盖率达91.62%,维保及时率达98.41%。

莲花落、诗朗诵、红歌、小品……8月23日晚,由市国动办主办,绍兴传媒集团房产汽车事业部承办的防空洞避暑纳凉晚会在塔山防空洞举行,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塔山人防工程隔三差五便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丰富周边居民的夜生活。

据市国动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利用早期人防工程,立体布局古城文商旅空间。作为绍兴古城早期人防工程整体改造的先行工程,塔山人防改造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启动,打造以国防、人防宣传为主题的游步长廊。

据悉,绍兴古城9.09平方公里内的早期人防工程,以塔山、府山、蕺山为基础,始建于1969年,总长度约24公里,总面积约6.4万平方米,有效辐射范围达3.92平方公里,具有建设规模体量大、互联互通畅、平战结合优等特色;串连着鲁迅故里、书圣故里、阳明故里、徐渭故里,是古城内保护良好、尚未开发利用的地下旅游资源。

“古城早期人防工程活化改造利用,能进一步保护人防设施,推进人防知识宣传普及。”市国动办有关人士介绍,按照策划方案,早期人防工程将通过整治安全隐患,恢复其战时功能,提升古城整体防护能力,并立足地下人防工程文化,利用自然条件,辅以科技手段,沉浸式展示国防、人防历史文化知识,切实融入古城保护开发利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