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拾光觅影 重回柯岩

2024-09-21 10:22

来源:

上世纪70年代末,绍兴县人武部在柯桥组织召开民兵通讯报道员培训班,培训期间在柯岩游览合影。(王金法 提供)

1977年冬,柯岩云骨与石佛造像尚在田畈之中。(采撷自《绍兴旧影》)

1987年有关领导调研柯岩,可看到当年柯岩的旧貌。(许文豹 提供)

  老照片是一壶美酒,收藏越久越弥足珍贵。本版自推出老照片征集活动以来,一些对老照片抱有情怀的读者,掩饰不住内心激动,纷纷把珍藏多年的照片“奉献”了出来。这期的老照片故事,我们想与读者共享的是柯岩风景区发生的沧桑巨变。

  A

  斧劈刀凿出的石宕幽谷

  据《绍兴县志》记载,上世纪70年代,柯岩还只是一个位于绍兴城西12公里,鉴湖边柯山下四周都是农田的小村庄。要说不同之处,就是该地原是一座青石山,山多石坚,宜于刻凿,经历代能工巧匠开山取石,形成孤岩、峭壁、岩洞、深塘,至清代落成东山春望、炉柱晴烟、七岩观鱼、清潭看竹、石室烹泉、南洋秋泛、五桥步月、棋枰残雪等“柯岩八景”,后遭兵燹毁弃,至近代仅存云骨、石佛、七星岩、清水塘、蚕花洞、蝙蝠洞等胜迹。

  退休老报人许文豹玩摄影起步较早,是当年绍兴最早一批玩照相机的文艺青年。他回忆说,当时对摄影充满激情,经常不辞辛苦,冒着风雨到处拍照。城市公园要收费,就辗转托人介绍进去,等城里的风景拍完了,就向农村转移,出城一二十里去捕捉素材那是常有的事情。

  1977年,许文豹在经过柯岩时被一阵“叮叮咚咚”的敲击声吸引,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凑近一看,原来是采石匠人正在幽深的石宕里斧劈刀凿,显眼处还有一架高大的木梯直达坑底。他听人说,柯岩是绍兴最早的四大露天采石场之一,所产石材名为“砚瓦槽”,色泽清灰,质地坚硬,是过去官府衙门、富商豪绅的建房用材。于是,就仔细观察石匠们的开采步骤,他们一般先用铁钎和斧锤凿出一条浅缝,隔一定间隔把铁楔打入,利用横竖两排铁楔把石头裂成长条状石坯,再用铁钎修凿成较为规则的长方形石板;也可以在石头上先凿出一条裂纹,接着将岩石用火烧热,随即泼水浇灌。岩石由于热胀冷缩,就会沿着凿痕崩裂化开。许文豹当年就潜心拍摄下两种采石方法,后来随着炸药和电钻的使用,原始采石技术已成为绝迹。

  B

  沃野田畴上的两片巨石

  众所周知,柯岩源于柯山,柯山是鉴湖北岸丘陵起伏又相对独立的一带群山,由于这里开采的石头裂隙极小,硬度中等,因此成为古时造桥、铺路、奠基、筑墙、建海塘的理想材料。明朝祁彪佳《越中园亭记》有载:“柯山石宕,传系范少伯筑城,越时所凿。”而至近代仅留存云骨和石佛这一对历史见证。

  云骨,凌空兀立,瘦削屈曲,高30余米,上宽下窄,底围4米,最薄处不足1米,为取石后留下的一块孤岩。远看耸立如锥,如出云岫,又似一炷烟霭,袅袅升空,顶上古柏苍翠,虬枝横斜,故名“炉柱晴烟”,又有“天下第一石”之誉。石佛,即“天工大佛”造像,雕凿在一块畚箕状采石遗留下的巨型孤岩内,佛像高12米,通体圆雕,法相庄严,系浙江省著名石佛之一。

  据许文豹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的云骨与石佛尚处在一片田畈之中,不时有村民沤田插秧,收割忙活,显得非常质朴自然。倘遇春日,两片巨石夹在金灿灿的油菜花中,画面犹如油画般绚烂明丽;如在秋收,两石又置于一片随风摇曳的稻浪之中,如同大海上航行的帆船桅杆,高高耸立。而他与村民聊天得知,从前采石技术落后,工作非常危险,采石工和家属多信奉佛教,祈求一家老小平安,故把云骨和大佛作为他们的心灵慰藉。

  1987年,许文豹在拍摄尚处在沃野田畴上的两片巨石时,已是新闻记者。他获知政府要把此地开发成旅游景区很是兴奋,之后他也应邀成了刚成立的柯岩风景区特约记者,因此每次景区举办大型活动或有领导参观视察,都来叫他拍摄照片。

  C

  摩崖题刻处有紫府洞天

  另一位提供柯岩老照片的是晚报读者王金法。他提供了一张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集体照,事件是由当时的绍兴县人武部在柯桥组织召开民兵通讯报道员培训班,参加人员有不少来自当时的绍兴重点国有企业,如丝织厂、瓷厂、粮机厂、农机修造厂、漓渚铁矿和基层公社20余名民兵通讯员。

  王金法介绍,当年培训班是由绍兴军分区政治部干事傅玉河授课。时值隆冬,住宿是在柯桥老街运河西岸的招待所里,条件比较艰苦,但一连几天大家的学习劲头很足。在培训快要结束的一天,主办方组织大家游览,当时步行到达柯岩,来到还是一片田野的柯岩石景,在一个叫“紫府洞天”的地方合影拍照。现在柯岩风景区经过规划发展,复旧增新,他已经找不到当初的拍摄地点了。

  而笔者却在柯岩风景区的介绍中找到了答案:摩崖题刻纪年从明代至民国不等,除部分年久漫漶,保存较好的有12幅,分别为“云骨”“僧海岳和南题记”“蚕花洞”“柯岩”“文光射斗”“南无阿弥陀佛”“紫府洞天”“奇辟”“古七星岩”“幽胜留名”“放生池”和“小南海”。其中,“紫府洞天”4字,楷书阳刻,在文昌阁后,为一小佛龛眉额,上下款署“咸丰三年小春谷旦”“里人沈其回敬勒”。因此,王金法先生不妨借此按图索骥,再去故地重游一番。

  老照片投送邮箱:gpc0575@163.com,联系电话:13957591356。


作者: 编辑:胡鑫凯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