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弘扬文艺“胆剑精神” 推进越剧传承发展

2024-09-20 08:26

来源: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强调文化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也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和特殊性。绍兴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古越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胆剑精神”,精准揭示了绍兴人文精神的内核。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敢作敢为、创新创业的“胆剑精神”,是激励绍兴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发源于绍兴嵊州农村的越剧,在百多年发展过程中,既受“胆剑精神”的滋养和熏陶,也时时闪现着“胆剑精神”的光芒。习近平同志指出,“越剧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浙江人民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繁荣发展越剧艺术事业,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进浙江文化大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越剧文化既具有中华文明的共有特性,更具有地域文化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集中反映为敢于创新、奋发进取、广纳博取、服务民生的“越剧精神”。“越剧精神”与“胆剑精神”内涵接近,底层逻辑相通相融,可谓是戏曲界的“胆剑篇”。从“胆剑精神”层面剖析越剧文化,有助于实现越剧文化繁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越剧在百多年发展中百折不回,集中彰显了“胆剑精神”的坚韧性。“胆剑精神”包括卧薪尝胆坚守信念、奋发图强实现事业逆袭的品格。越剧诞生于经济萧条、民生艰难的旧时代下的浙东嵊县农村,老百姓为养家糊口只得以田头卖唱、沿门卖唱等“讨生活”。之后,早期艺人为拓展发展空间,组建越剧女班多次闯荡上海,开始均以失败告终。全面抗战爆发后,上海租界成为“孤岛”,大批江浙籍人士涌入上海,女子越剧才呈现“凌驾一切”“独着先鞭”之势。同时,为摆脱戏院老板、地痞流氓等黑势力的剥削控制,以袁雪芬为代表的越剧艺人矢志推行越剧改革,开展联合义演筹措改革资金。越剧发展的曲折历程彰显了早期艺人不怕艰险、不畏强权、献身事业、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精神,体现了“胆剑精神”的坚韧性。

越剧在开放包容中不断更新,集中彰显了“胆剑精神”的创造性。“胆剑精神”包括敢作敢为、创新创业的品质。开放包容方能更新迭代,更新迭代才能保证创新创业开花结果。越剧作为一个地方剧种风靡全国、走向世界,离不开开放创新的秉性。越剧艺人刚开始是为生活所逼沿门乞讨卖唱,后来之所以能站稳上海十里洋场、荣登高雅艺术殿堂,是因为其汲取昆曲、话剧等戏剧的舞台元素,取长补短、融合创新,从而实现了自身的脱胎换骨、凤凰涅槃。近年来越剧发展又遭遇到观众老龄化、剧目陈旧化问题,为此又探索年轻化改革,推出《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节目、《新龙门客栈》环境式越剧等,为越剧圈粉年轻观众“试水”。越剧发展中彰显的开放创新,反映了“胆剑精神”的创造性。

越剧在错综复杂中矢志进步,集中彰显了“胆剑精神”的民本性。从更深层面而言,“胆剑精神”具有追求进步、服务民生的内涵。譬如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发展农业生产,一定程度体现了民本思想。在封建把头制盛行的旧社会,袁雪芬等越剧艺人不拜“过房爹”“过房娘”,面对权贵不唱堂会、不拜客,始终秉持“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的艺德操守。新中国成立前,改编自鲁迅作品《祝福》的越剧进步戏《祥林嫂》播出后,其彰显的揭露社会黑暗、怜悯基层疾苦的人文情怀引起了周恩来同志的注意,为此他嘱咐上海地下党组织要主动接近并帮助越剧艺人,耐心引导她们走上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响应党对文明新风的倡导而重新编排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等优秀剧目,为当时人们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等进步思想鼓与呼。越剧发展的这一价值追求,凸显了“胆剑精神”的民本性。

综上所述,越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包含的“越剧精神”与“胆剑精神”地缘相亲、血脉相连、内涵相容,“胆剑精神”在越剧身上所体现的坚韧性、创造性和民本性是做好越剧文化传承发展的有力支撑。接下去,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底层逻辑,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进一步完善越剧院团建设发展机制,加快推进越剧传统元素与现代科技元素有机融合,切实打造文艺界“胆剑篇”越剧标杆。

作者单位分别为嵊州市委党校、绍兴市委党校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王刚梁 田海燕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