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试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 “最后一公里”

2024-09-19 09:22

来源:

9月11日,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采访团走进位于上虞区的国科新材料创新基地,探访作为全国首个新材料领域市场化运营的专业中试平台,如何助力企业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一种新材料想要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量产,必须经过中间阶段的试验。然而,由于投入成本大、审批周期长等原因,中试也成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的一大卡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机制,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

国科新材料创新基地。

从实验室走向量产

中试平台搭了一座桥

“三、二、一!开工大吉!”9月11日上午,随着一声声礼炮的轰鸣,国科新材料中试基地11号平台门口铺满了红黄彩带,浙江湃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吨聚醚酮酮(简称PEKK)中试项目一期正式开工建设。

浙江湃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2022年起聚焦于PEKK研发。这是一种新型热塑性工程塑料,广泛应用在航天航空、汽车工业、3D打印以及机器人等领域,也被称为能够“飞”上天的特种材料。

“一种新材料想要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量产必须经过中间阶段的试验,去验证它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浙江湃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健说,然而,由于投入成本大、审批周期长、安全风险高,不少新材料企业不敢试、不能试、不肯试,中试也成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的一大卡点。

工人正在安装中试设备。

为了满足化工新材料企业迫切的“中试需求”、填补中试环节“无例可循、无法可依”的空白,2018年,上虞区政府探索打造“政府+市场”合作模式,盘整205亩工业用地,联合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新材料创新基地。2022年,基地正式投运,为新材料企业提供中试服务。

2023年,吴健来到了这里。目前,在他的中试平台已有超过30个反应装置就位。预计到今年年底,完成10吨级中试线的所有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在2025年计划完成100吨级中试应用示范产线建设。“中试基地让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成功走出实验室,真正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吴健说。

企业“丝滑”入驻

基地提供保姆式服务

在吴健看来,他选择签约入驻的原因是因为国科新材料创新基地给予企业“丝滑”入驻的极致体验。

据了解,基地按照国内化工园区最高标准建设,配套完备的公用工程系统,设有管理服务区、中试运营区、物流仓储与三废处理区,11幢中试平台可有效支撑20至24个中试项目开展试验验证工作。“有了专业的配套设施,意味着可以实现‘拎包入驻’,大大降低了企业中试的成本。”吴健说,他曾在其他地区尝试推进项目,但从前期准备到正式落地,需要投入两亿元资金。而在这里,一期的建设启动仅仅只需要投资850万元,二期预计约2000万元,大大缓解了资金压力。

除了资金成本上的节约,在时间效率上也有所压缩。“一般来说,以往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建设通常需要耗费18个月,甚至2年时间。我的项目仅仅用了3个月便走完所有的审批流程,顺利入驻基地。”吴健说。

在基地2号平台——浙江塑盟特新材料有限公司里,一箱箱“黄金塑料”整齐码放在门口。“聚酰亚胺树脂被业内称为特种塑料中的‘黄金’,我们在今年4月开始进入中试试生产的试验,目前年产可达30吨。”公司负责人黄健说,从实验室阶段年产只有几百公斤飞跃到如今的30吨,离不开基地提供的“保姆式”业务指导服务。

国科新材料创新基地不仅建立了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还组建了由30多位专家领衔的中试专家联盟,以及由国家级特聘专家领衔、国内知名工程化研究专家为核心的工程化管理团队,为入驻项目工程化提供技术支撑。“我们从实验室走出来,在中试放大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瓶颈,‘智囊团’让我们少走弯路。”黄健说。

精简“非必要”流程

企业敢试、能试、肯试

如何吸引企业入驻基地?又该如何保障中试项目更快入驻基地?国科(浙江)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涵介绍,2021年,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基地联合制定出台全国首个中试项目全周期管理办法,通过多部门联合会商、中试基地整体环评等手段,精简“非必要”审批流程。“在守牢安全环保底线的基础上,实行‘并联式’审批,免除了职业卫生评价报告编制、项目设立审查等11个环节。”张涵说,得益于审批流程和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审批流程由19项精简至8项,审批时间由18个月压缩至最短4个月,材料减少60%以上。

此外,中试基地积极探索“备案制”审查机制。“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例,从原先的由传统的三级审查审批变为基地审核、环保备案。”张涵说,有了上虞区生态环境分局创新中试入驻项目备案制管理模式,办理手续所需时间由30至50天压缩至3至5天。自投用以来,基地已立项31个,正式签约入驻15个,其中4个项目已基本完成中试。

前不久,吴健还拿到了1250万元的省内首单中试风险减量保险保单。有了风险兜底,企业的经济压力有效减轻了,让他更有信心和动力开展中试。这也是在上虞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让中试项目费用损失保险项目被列入“杭州湾上虞经济开发区产业(制造业)金融协同发展改革试点”的重要保险创新之一。

“为满足入驻企业的各类需求,基地不断融合精准化、多元化的增值服务,保障中试项目的要素需求。”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蒋金祥说,目前,上虞区目前已集聚先进材料产业主导企业146家,2023年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夏永江 见习记者 马冰雪 文 记者 章斌 摄 编辑:姜京和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