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月饼券背后的经济学”

2024-09-18 17:12

来源: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月饼券还存在一种情况:月饼券多于相应的月饼实物,即“券比饼多”“月饼券超发”,这是月饼市场存在的潜规则。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月饼券空转现象,有点类似期货,基本上是厂家—购买人—厂家,或者是厂家—购买单位—购买单位职工—厂家。这个现象存在多年了。”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有一篇广为流传的“月饼券背后的经济学”分析,即月饼厂家将月饼券以较低价格出售给经销商,经销商提价批量出售给公司等需要送人情的客户手中。这些月饼券可能会通过赠送、转手倒卖流入票务“黄牛”手中。而“黄牛”低价批量收购经销商的月饼券及散客手头的月饼券后,可能会以稍高一些的价格将其卖给月饼生产厂家,或转卖给其他消费者。

“在没有生产月饼的前提下,月饼厂家、经销商和‘黄牛’都能赚钱,此类现象被戏称为月饼‘证券化’。”对此,曾从事过相关业务的上海人刘娟(化名)给记者解释了月饼券的商业模式——假设月饼厂家印了一张100元的月饼券,以65元售卖给了经销商,经销商又以80元售卖给了消费者A,消费者A将其赠送给了消费者B,消费者B以40元价格卖给了“黄牛”,“黄牛”最后将月饼券以50元的价格又售卖给了月饼厂商。在这一闭环中,即使没有实体月饼被生产出来,但月饼厂商却从中赚取了15元,经销商赚取了15元,“黄牛”赚取了10元。

据刘娟介绍,月饼券的“黄牛”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大黄牛”,有能力囤价值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的月饼券,相当于经销商角色。他们每年五六月份开始跟商家谈当年的预订量,同时争取部分返还;另一种是“小黄牛”,从散户手里买月饼券、不囤货,根据市场行情再转卖出去。

刘娟坦言,月饼“证券化”背后随之而来的是月饼券市场价格的波动风险,厂商无法精准预估当年的供需数量,有可能多印或者少印月饼券。(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张衎男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