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在老城区广陵路采访时看到,经过施工人员奋战,钱业会馆主体修缮完成,青砖小瓦,花格门窗,古色古香,开始重现生机。据悉,本次修缮严格遵循《文物法》中“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原则。
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
钱业会馆位于广陵区东关街道徐凝门社区广陵路345号,西邻市保单位周扶九盐商住宅,东邻市保单位吕氏住宅,北邻广陵路,南邻苏唱街,现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926.5平方米。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钱业会馆主体已经修缮完成,工人们正在现场忙碌,对梁柱门窗进行油漆,用石材铺设地面。
据施工人员介绍,钱业会馆上世纪作为税务部门办公场所使用,后期改动较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自然侵蚀影响,屋面破损渗漏,木结构存在安全隐患,急需进行全面修缮。今年3月,钱业会馆启动修缮。
经过前期精心调查研究,以相关历史文献记载、现场查勘获得的建筑信息等作为修缮主要依据,在修缮过程中,按建筑原有的形制进行修缮,保持原来的平面布局造型和艺术风格,修旧如旧,不随意用现代材料代替原来的材料。
本次修缮工程主要对中路正厅、花厅,东路第一进采用揭顶不落架的手法进行修缮,对东路第二进、第三进及门堂进行落架大修,对东路第一进西披房、第二进及西厢房在原址上按原样恢复,恢复其原格局的建筑形式,以保持原建筑平面布局的完整性。
见证当年广陵路繁华胜景
钱业会馆是扬州形制和布局保存基本完好的“老钱庄”,这一老建筑见证了当年扬州“华尔街”的繁华胜景。
钱业会馆的北入口面对的就是广陵路,四周为城区传统的民居老建筑群。广陵路曾经是扬州的“金融一条街”,从清末到民国时期,这条路上曾有数十家钱庄、银号、票号、盐号、银行,设于广陵路的大银行先后有扬州和大银行、大清银行扬州分号、江苏省银行扬州分行、交通银行扬州支行、中国银行扬州支行、盐业银行扬州分行、中国实业银行扬州支行、中央银行扬州分行等。《扬州金融志》等记载,清宣统元年(1909)5月23日,扬州历史上第一家本土商业银行扬州和大银行开业,当时和大银行奉准发行横式“通用银元票”三种,面值为一元、五元和十元。历史上,真正由扬州本土银行发行的“扬州钞票”仅此一家。
“广陵路上的钱业会馆是由钱业公会各个钱庄共同出资建造的四合院,相当于一个大院子,里面以平房为主,房子一进一进的,正厅是一个大的会议厅,地面是水磨石。”附近居民介绍,会馆里面有水井、门房。门房相当于现在的传达室,有一对老夫妇住在里面,负责看门。“钱业公会相当于现在的行业协会,那时候扬州有六七家钱庄,这些钱庄全是私人的,存款、放贷,还有典当业务。公会每个季度有例会,每年有年会,还有定期选举,会长三年一选。”
据了解,钱业会馆建于清朝末年,占地面积2870平方米,是清末民初扬州钱庄行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前后,钱业会馆被收归公有。
周扶九盐商片区列入打造计划
钱业会馆的西侧,就是周扶九盐商住宅。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广陵路周扶九盐商片区项目正在实施,未来这一区域将更加“靓丽”。
周扶九盐商片区范围包括广陵路南侧、苏唱街北侧区域,涵盖周扶九盐商住宅、钱业会馆、吕氏住宅等文保单位及原第八中学、综治中心、原市场监督局等重要地块,总建筑面积约3.4公顷。该地块计划围绕钱业会馆、周扶九盐商住宅等建筑打造多形态、多风格的方居住宿集群。
据了解,周扶九盐商住宅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末民初建筑,主房分东、中、西三路,占地三千余平方米。东路一、二进为楼房,有廊楼相接,三、四进为典雅幽静的两幢小洋楼。中路前后七进,朝南有磨砖雕花门楼。周扶九(1834—1921),江西吉安人,有“江南盐业领袖”之称。
(内容来源:扬州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