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丹噶尔古城来了“新朋友”

2024-09-16 10:22

来源:

改造后的文庙广场

“这里离天空很近,山川也很雄奇,这是在东部看不到的风景。”话不是很多,却饱含真意,张靓从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来到青海省湟源县已经整整一年,这位高级工程师早已把湟源当成了自己的家。

“我就住在丹噶尔古城里,从事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原本今年就该回南京了,现在倒不想走了,要把自己手上的事情做清楚,为百姓再多做点事。”扶了扶眼镜,张靓低着头笑了笑。

湟源县丹噶尔古城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西部最早的贸易中心,也是青藏高原保存最完整的古城,有“青海小北京”的美称。

曾经的古城,店铺林立、驼铃阵阵,今天如何让其重现芳华?

“古城对游客最大的吸引力在其所承载的文化上。在保护开发的过程中,既要保护,也要更新。”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以下简称南京历保集团)驻丹噶尔古城联合工作组组长吴越舟表示。

从2023年2月开始,湟源县走进南京考察学习,找到了南京老门东、小西湖街区成功案例背后的南京历保集团,促使其与湟源县文体旅游局正式签约。2023年8月,从南京赶来的技术人员抵达丹噶尔古城,其中也包括张靓,他们围绕古城的运营、保护与开发等开展相关工作。

“我们对古城的保护和开发遵循‘小尺度、渐进式、微更新’的理念,按照设计要求,不仅对古城的建筑风貌进行再提升,也对古城内居民的院落进行重新设计和基础设施改造,让人与景共生。”张靓对来访者说。

如今,张靓和同事们已完成古城公共绿地(口袋公园)的建设、公共设施管线的铺设、古城景观设施的联通改造以及门头店招的设计等工作。

在位于古城老街中心位置的文庙广场,可以看到青砖铺地,花坛崭新,游客来来往往。

“原来广场上电线杆、标志牌等路障较多,广场的使用率很低,我们从去年11月开始动工,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文庙广场的微改造,现在这里空间感很好,很多活动会在广场上举办,家长、孩子也有了休息的地方。”张靓及其团队的到来带给文庙广场一个新气象。

“其实丹噶尔古城不只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800米长的老街,它的实际面积非常大,现在这些区域多为民居。”张靓说。

来到湟源后,张靓发挥自身从事景观设计十余年的专业经验,主持设计了丹噶尔古城的“安置院”“排灯工坊”等十余个项目。回忆起无数个通宵设计图纸的夜晚,张靓坦言一开始确实不适应高原的气候,又是感冒又是失眠,可不管怎么样,张靓总是要去项目建设现场看看,慢慢地,这里的淳朴民风也打动了他。

“古城的保护和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说起以后的打算,张靓表示希望逐步提升古城吃、住、玩、游、购、娱的旅游体验,打造古城多元化业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使沉寂已久的古城逐渐焕发出新的活力。

(内容来源:人民网、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