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金庭物语

2024-09-16 10:14

来源:

金庭镇——我的家乡,位于嵊州市最东部,镇域面积159平方千米,如今生活着近4万人。高耸的四明山脉将新昌县和宁波市奉化区、余姚市天然相隔,剡溪支流黄泽江上游部分水系在境内呈叶脉状分布,形成独立自在的生活空间。

“越中山水奇丽,剡为最;剡中山水奇丽,金庭洞天为最。”这是唐代文学家裴通对金庭的美誉。355年,是金庭的高光时刻,被后人推崇为“书圣”的王羲之,在书写不朽神作《兰亭集序》仅仅过了2年,就辞官携妻带子归隐剡县金庭,建书楼,植桑树果木,采草药,抱弱孙,过起了恬淡的田园生活。现在的华堂村就是王羲之后裔集聚生活的最大村庄,总人口5000余人,其中王姓占70%以上。

我小时候在金庭华堂村生活近20年,1991年大学毕业后,在外工作、生活了30多年,因工作关系经常在各地农村跑,节假日又时常回到家乡,越来越自豪地发现老家金庭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存在。金庭人对身边的事物有许多独特的理解,对能解决温饱、提供营养和满足口福的谷物果蔬,尤其高看一眼,多爱几分,并将一个个专用名字赋予它们,创造了许多别出心裁的金庭物语,或文雅,或诙谐,或朴素。

说到金庭,很多人马上会想到桃形李。桃形李是金庭人培育出来的独有李子,它利用桃树嫁接,果形大如桃,味道赛过桃,所以命名为“桃形李”,也称“羲之李”,当地种植面积达2.5万亩,可谓“桃李满金庭”,年产值超2.5亿元,是名副其实的致富果。“桃形李”成了金庭一个响亮的代名词,也是极具辨识度的“嵊州一绝”。

大自然是神奇的,许多果实天生具有特殊的形态,金庭人就很自然地据此来命名。人们发现长在豌豆枝蔓上的一节节豆粒饱满的豆荚,宛如一条条绿色的成蚕,就叫它们“蚕豆”;而别处叫蚕豆的一粒粒成熟豆子像极了罗汉菩萨的大耳朵,便叫其“罗汉豆”。两种豆荚相比较,前者更像一条蚕,说明金庭人看豆看蚕更仔细,叫法也更精准。初夏时节,如果你到了金庭农贸市场,看到这两种豆荚提出想买蚕豆,摊主给你挑的一定是豌豆。当看到人家称为“菜豆”或“四季豆”的嫩绿豆荚,金庭人就觉得很像片片合在一起的小瓦片,于是“绿瓦豆”的名字就叫开了。成熟的石榴像腹大口小的古代盎器,而里面又整整齐齐地挤满了金光闪亮的石榴籽,便叫它“金盎”,你说“石榴”和“金盎”哪个更文雅?柿子熟了,就像挂在树上的一个个红灯笼,于是,朴素的“柿红”叫法就来了。

许多植物天生有魔力,金庭人也富有想象力,赋予它们一些大名,如天罗、六谷、健脚笋等。当发现老熟干透的丝瓜掉落外皮、露出里面千丝万缕巧妙编织成的丝瓜络时,相信人们一定想到了成语“天罗地网”,而丝瓜又悬空而长,试着叫“天罗”吧,谁知一叫成名。在金庭种植玉米时,猜想人们喜欢极了,直接以“六谷”相封,期望着“六谷丰登”。每到立夏那天,金庭家家户户除了要烧蚕豆糯米饭外,一定还要煮上一大碗新鲜的小野笋,这是过立夏节气的重要内容,吃了这些“健脚笋”,相信人们个个能够像笋一样具有日生夜长的超能量,让自己脚力健、身体健。

也许是金庭人早早认为植物果实和各种禽蛋具有超乎寻常的力量,能实现繁育生长,所以均将它们以“子”相称。如植物里的谷子、麦子、豆子、瓜子、榧子、杏子等;在禽蛋里,无论是家禽还是野禽一视同仁,如鸡蛋叫鸡子,鸭蛋叫鸭子,鹅蛋叫鹅子,野鸭蛋叫野鸭子,各种鸟蛋就叫鸟子。如今金庭仍延续着用一碗鸡子榨面招待女婿或贵客的风俗。

“吃”,在金庭的语境里都叫“嚼”,如嚼饭、嚼菜、嚼水果、嚼糕点等。在悠长的岁月里,金庭人喜欢细嚼慢咽,品味食材,阅读时光,潇洒生活。一段段光阴,一种种食物,在金庭人的嘴里,嚼出了味道,嚼出了健康,嚼出了智慧,也嚼出了情感和美好。怎能不感恩食物呢?于是,一个个别具一格的金庭物语,在这方神奇的大地上诞生了,自然天成,又口耳相传,延续了下来,成为独特的金庭符号。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