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天堂人间共圆月

2024-09-16 10:13

来源:

又是一年中秋。此时,无论是阖家团圆,还是身处他乡,这轮照耀了千古的圆月,曾撩起多少文人墨客的灵感和诗意。“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一生写过2000多首诗词。其中,咏月诗60多首,尤以《十五夜抵建宁通都桥玩月》等中秋咏月诗最具代表性。

十五夜抵建宁通都桥玩月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坐当林树看乌绕,望入银河与木连。

久欲乘槎问天上,几回津路渺无边。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作为胡宗宪幕府,徐渭与沈明臣、茅坤等随浙闽总督胡宗宪赴闽抗倭,沿途游览了崇安、武夷等名胜古迹,写下了27首情景交融的纪行诗,《十五夜抵建宁通都桥玩月》便是其中之一。

中秋节那天,徐渭到达建宁古城(今属福建三明市建宁县)。此时,皎月流光与粼波桥影交相辉映,远处的烟雾、阁前的月光以及林间的景象,相映成趣。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天路渺茫的感慨,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开篇便营造出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夕阳西下,徐渭将船停泊在城西河畔,抬头看到一轮圆月正从长桥上冉冉升起。接着,“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展开画面,月光洒落,远处的烟雾与草丛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银辉,而月光又突然间投射至高阁的屋檐,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层次感。然后,徐渭坐下来,仰望星空,将视角转向夜晚的树林,只见乌鸦围绕着树木盘旋,银河似乎与树木相连,构成一幅壮丽的夜空图景。最后,以“久欲乘槎问天上,几回津路渺无边”收尾,意味深长。“乘槎”出自“乘木筏漂流”的民间传说。说的是,主人公发现海上漂来的木筏无人,便决定乘船探索,最终到达了广寒宫,遇到了牛郎和织女……这反映出徐渭对宇宙奥秘的向往与探索之心。但面对茫茫水域,内心流露出深邃而浪漫的情怀,还有淡淡的无奈与感慨。

平湖秋月

平湖一色万顷秋,湖光渺渺水长流。

秋月圆圆世间少,月好四时最宜秋。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徐渭随胡宗宪幕府驻守杭州。那一年中秋节,徐渭独自在家里喝酒赏月。微醺之后,他想起有朋友曾对他说过,西湖孤山望湖亭是个赏月的极佳处。于是,他就趁着酒劲,徒步来到孤山望湖亭前。

这时,望湖亭传出一阵喧哗的声音。徐渭走近一看,亭子里坐满了人,桌子上摆满了各种时鲜果品酒肴,还有一套文房四宝。徐渭也进去凑个热闹。主持人见徐渭进来,便说道:“兄台气度不凡,诗画肯定了得。今诚邀你作画题诗,让我等开开眼界。”说完,嘿嘿一笑,好像在等着看笑话。

徐渭原本想稍停一会就走,但见他们不怀好意,存心看自己笑话,便想趁机逗趣他们一下。于是,他来到画桌前,拿起笔,饱蘸浓墨,“唰唰”几笔,便画完一幅“平湖秋月”。只见天上、水中各有圆月一轮,与远处山色、近处湖亭相映成趣。大伙儿看后都啧啧称赞。主持人心想,此画不错,但还得看看文采。于是,他请徐渭来一首题画诗。徐渭不多说,略作思考,便写了两句:“天上一轮圆圆月,水中圆圆一轮月。”大伙儿边吟诵边嘲弄:哈,这也叫诗吗?紧接着,徐渭又写下两句:“一色湖光万顷秋,天堂人间共圆月。”这又让他们大吃一惊,把这四句连起来读,太绝啦!大伙儿忍不住齐声叫好:“好诗,兄台真是奇人哪,我等失敬!”

徐渭笑而不语,拿起笔又写了一首诗:“平湖一色万顷秋,湖光渺渺水长流。秋月圆圆世间少,月好四时最宜秋。”大伙儿定神一看,“哇!”这首诗比第一首更精妙呢!原来,这是一首藏头诗,每句诗头个字连起来便是“平湖秋月”。大伙儿对徐渭敬佩不已,问他尊姓大名。徐渭没有吱声,只是淡淡一笑,头也不回,迎着月光,扬长而去。

咏月词轴

冰轮挂处,有千寻丹桂,七宝层楼。正直一天铺霁,万里横秋。井梧岸柳,伴砧声一叶西流。当此际,征人戍妇,何人不动离愁。问甚嫦娥灵药,夜夜对青天碧海,应悔曾偷。且喜毕离雨顺,晕少风柔。阴阳变理,问道傍不喘吴牛。影里山河大地,万年长印金瓯。

徐渭的《咏月词》是“汉宫春”词牌的变体。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遐想,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冰轮挂处,有千寻丹桂,七宝层楼。”‌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月夜图景。“冰轮”指月亮,“丹桂”“七宝”则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一天铺霁,万里横秋”,让人视野开阔,思考深邃。“井梧”和“岸柳”是夜晚静谧的象征,“砧声”是指“捣衣声”。“井梧岸柳,伴砧声一叶西流。”‌表明随着时间的流逝、季节的更迭,给人以些许惆怅和落寞。‌“征人”“戍妇”是战争的产物,战争必然带来生死离别,给人们造成无限的创痛。“问甚嫦娥灵药,夜夜对青天碧海,应悔曾偷。”‌意即:问嫦娥,你偷食仙药飞到广寒宫,却夜夜面对青天碧海,是否后悔过?

作者借“嫦娥奔月”故事,倾诉“笔底明珠无处卖”的忧愁和愤懑,失意、无奈、孤独……溢于言表。接着,作者将笔锋转至“且喜”,即“值得庆幸的事”。“毕离”意即“完全远离”(困扰、忧愁等)逆境;“晕少风柔”是指天空中日晕、月晕现象减少;阴霾过后,天朗气清,风调雨顺。这既是一种慰藉,也是一种期待,反映出作者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傍不喘吴牛”出自“吴牛喘月”的典故,说的是,在炎热的夏天,地处江淮的水牛看到月亮误以为是太阳而感到恐惧,从而喘息不止。借此表明,虽然时势变了,但如果能保持冷静和理智,就不会因为过分惧怕而失去判断力。“金瓯”‌原指金质的盆钵或酒杯,此处比喻国土。“万年长印金瓯”不仅表达作者对国家领土完整的赞美,也是对国家未来长治久安的渴望。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