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马叙伦的祖居:三代人心中的家园

2024-09-16 07:40

来源:

“这真是我们意料之外的惊喜!”9月14日,马叙伦先生的孙女马今及其亲属,来到位于滨海新区马山街道车家弄村的马叙伦祖居,站在老房子前感慨万千。

由于年久失修,马叙伦祖居破损较为严重,墙面、瓦片均有脱落。据史料记载,马氏民居台门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82平方米,屋顶均硬山式,阴阳合瓦,石板铺地,从现存的架构分析为晚清建筑。此次马今再次来到祖居,得知了一个好消息——老宅的修缮工作即将正式启动。

新中国首任教育部长祖籍地

马叙伦先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坚强的民主战士、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新中国成立后,马叙伦先生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委员和第一任教育部部长、高等教育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先生在少年时入杭州养正书塾,师从陈介石。后因主持正义参与学潮而被校方除名。出校后刻苦自学,致力于六书训诂、经史、韵文,兼治新学,曾任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新世界学报》主编、《政光通报》主笔,后又执教于广州方言学堂、浙江第一师范、北京大学等。

他一生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在文字学、金石学、训诂学、老庄哲学、诗词等方面皆有建树。先生自叙“思想每随时代进,坚贞不为大风挠”,风骨卓然,可见一斑。

马叙伦先生不仅学识渊博,在书法上也具有极高造诣。其行书继承了传统优秀书法之风,有着“二王遗风”,于秀丽中含劲健之姿,清远简穆,丰神俊朗。

“我家原在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胜武乡车家弄。高祖是一位农夫,名叫应凤。曾祖双名秀明,从绍兴到杭州,学做鞋子……”马叙伦先生在《我在六十岁以前》一书中提到的“家”,正是位于现马山街道车家弄村太平桥东侧200米左右的一座老房子。

三代人接力来家乡“寻根”

马叙伦先生心系桑梓,乡情难忘。解放前,曾多次回到故乡,住在车家弄村的堂兄家里。解放后他忙于政务、学术,以及健康等原因,一直未曾回老家。生前几番嘱托子女,到祖居地去寻根访亲。

上世纪80年代,马叙伦先生的长子马克强,几经波折联系上了车家弄老家的堂侄马永泰。远在北京的马克强,与老家的堂侄马永泰鸿雁往来,更是增加了思乡寻根之情。1987年10月22日,一个细雨绵绵的早晨,年近八旬的马克强来到车家弄村,实现了回故乡看一看的夙愿。当时绍兴至车家弄的公路尚未开通,马克强是乘船踏上“寻根之路”的。

1995年,马克强去世,但马家人与老宅之间的联系并未中断。去年,马叙伦的孙女马今在参加绍兴越城同心大会后,第一次来到了老宅,见到了仅通过微信联系、未曾谋面的堂哥马永泰。

“太美了。”马今说,她第一次来到车家弄村,便被江南水乡风景吸引,“小桥流水,真的和课本中描写的一样。”

自小在此生活的马永泰,详细地向堂妹介绍着家里的老宅:“原先家里只有西面那三间房,后来家里孩子越来越多,便进行了扩建。”马永泰拿起一块石头,在老宅北面的路上划了一道线,他说,那时村里还没修建马路,老宅背面靠河道,此处建有一个河埠头,天气凉爽时,家人就在河埠头平台上摆张桌子吃晚饭。

马今一边听,一边用手机拍摄下老宅的角角落落。

祖居保护修缮即将启动

今年5月,马山街道正式启动马叙伦祖居保护激活计划。激活工程将采取原貌修复和整体修缮两种形式,并对影响建筑风貌的部分建筑予以拆除。据了解,上周已完成马叙伦祖居修缮工程施工方的招标工作。

“我们将遵循‘修旧如旧’原则,由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修缮方案,同时加强周围环境配套设施建设,切实维护故旧居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马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马叙伦祖居修缮项目还将列入车家弄村“未来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将文物保护与非遗传承、文化旅游结合起来,争取把马叙伦祖居打造成车家弄村乃至整个马山的文旅地标。

“马叙伦先生为中国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其祖居的保护激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更好地将文化遗产所承载的精神价值传承下去,为绍兴历史文化名城赋能。”滨海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希望修缮能最大程度保留乡村的‘人间烟火’,让老宅依旧能融入车家弄村的民居之中。”马今说,期待再次来到车家弄村时,看到老宅的“新生”。

马叙伦祖居所在的马山街道车家弄村。

2023年马叙伦孙女马今(左二)首次来绍“寻根”。

(越牛新闻综合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裘真 编辑:胡鑫凯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