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刘门山:游仙旧地展今朝

2024-09-15 21:26

来源:越牛新闻

刘门山,位于新昌东南原拔茅镇境内,沃洲、天姥两山之间,可谓群峰攒簇,烟霭迷离,因刘、阮遇仙故事而名声大噪。《清一统志·绍兴府·山川》载:“刘门山下有采药径,相传刘晨、阮肇采药处。”

刘门山在刘、阮遇仙故事中,有人认为是故事发生地,有人则认为这里是主人公住地。但无论何说,故事与处于台剡相接的刘门山都有关联。可以说,这一切实非偶然。汉末中原大乱,天姥尚未开。剡地已是山深之处,乱罕及焉,故有“两火一刀可以逃”之说。当时属剡县的沃洲、天姥为仙灵之山,刘门山正处其间。处于乱世的人们,感于自身漂泊无依,故厌闻离乱,托情于刘门山等隐逸之地,静思遣怀,类涉冥想,进而传此神话,表达自身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

刘门山。  马骏 摄

感于故事神妙和刘门山之美,后世历代诗人,也多咏刘门山其景其物其事。宋代王十朋留下“烟雨深深锁旧溪”诗句;明代桐城阮鹗作《过桃源记》,曾写下“春霁行惆怅溪,溪上之峰,峻极于天,昔刘、阮采药径也”;清人袁枚游新昌时亦作《桃源行》。

那么刘门山有何胜迹?明万历《新昌县志》记载,此山“在十八九都县东三十五里,山下有采药径、刘阮庙,沿溪而上有阮公坛。”如今,刘门山仍然留有惆怅溪、刘门坞、采药径、刘阮庙、仙人洞等胜迹。

行至刘门山下,即可见惆怅溪。此溪亦名桃源江、赤土溪,流入新昌江。王十朋诗云:“涧水桃花路易迷,不同人世不同蹊。自从重入山中去,烟雨深深锁旧溪。”溯惆怅溪而上,可沿古驿道而至刘门坞。清代学者齐召南,曾留有《刘门坞》诗赞云:“窈窕溪山画不如,行游况值雁来初。霜前陇色开茅屋,烟外舂声度笋舆。竹笕行泉分雪准,麦畦梯壁带耘锄。刘门道是刘郎宅,风物真疑汉代余。”

刘门坞。马骏 摄

经过刘门坞,沿着刘、阮采药的小路继续盘曲向上,就可以看见后人纪念刘阮遇仙女的“刘阮庙”(即《嘉泰会稽志》所记之“刘阮祠”)。此庙近千年来屡毁屡建,现在尚存。由刘阮庙斜穿山腹至枫香岭,攀援而上即至传说中的仙人洞。唐代诗人曹唐留有《仙子洞中怀刘阮》诗云:“不将清瑟理霓裳,尘梦那知鹤梦长。洞里有天春寂寂,人间无路月茫茫。玉沙瑶草连溪碧,流水桃花满涧香,晓露风灯易零落,此生无处问刘郎。”

据了解,当地政府已经开始充分利用这个神话传说,挖掘相关诗词,以游仙旧地为文化核心,重新构建文旅产业,打造一幅刘阮遇仙地的风情画,并将刘门山桃源仙境纳入天姥山风景区,作为天姥山景区的一部分进行开发和建设。

刘门山,这个与刘、阮遇仙的传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名山,一路溪水潺潺,茂林修竹。斑驳古道似乎告诉了来这里的人们,刘、阮遇仙的故事遥不可及又近在咫尺。

时光轮转,当岁月褪去繁华之后,那些数不尽的精华和遗韵,如散落的明珠般串联起来,在浙东唐诗之路上焕发生机,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指导:刘亮

作者:王旭泷 编辑:叶露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