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万马渡:千军结集峡谷中

2024-09-13 21:24

来源:越牛新闻

万马渡位于天姥山、天台山这两座剡中名山的对峙之中,上游位于天台县白鹤镇,下游位于新昌县儒岙镇,两山之间的峡谷溪流地带,磊磊巨石绵延3公里左右。

对于万马渡这一奇异壮观的场景,清代齐周华在《台岳天台山游记》中有形象的描述:“溪涧中有黑石,乱堆里许,如豕负涂、如羊跪乳、如犊牴牾、如众驹蹂躏,又如熟睡者,如摩痒者,如埋头匿足者,如意想象,无一不肖,是曰仙人赶石。”万马渡群石形态嶙峋多姿,在烟水葱茏的江南,这个气势雄伟的地名由来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万马渡。 高利华 摄

万马渡流传着“仙人赶石”等不同版本的民间传说,但大致内容是相近的。有相传五代吴越国王钱镠为了修筑钱江海塘,借吕洞宾之力从天台苍山点石为石牛、石马一路赶来,因泄露天机,这些牛马状的巨石就永远留在万年山溪谷里。也有传说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三仙在天姥山斗法,张果老作法将石头变成千军万马,石兵石马在飞越高山、奔向东海的途中跌落滚到了峡谷里。

“千军结集峡谷中,战鼓震天吼声隆,电闪雷鸣风雨急,万马奋蹄气势雄。”峡谷之中,形态各异的岩石铺满了整条小溪,这些岩石多为青白色,重量不等,从近百公斤至几万公斤。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知县吴献辰因此壮阔雄伟之景,在一块巨石上挥笔写下“万马渡”三个大字,至今仍然可见。

民间传说给万马渡名字的由来营造声势,人们愿意相信如没有神奇的力量,不足以解释如此神奇的场景。

本世纪初,地质学家在万马渡河谷发现了大量冰川漂砾、冰碛垄等第四纪冰帽冰川遗迹,并进一步确认,河谷中形如万马奔腾、竞相争渡的大规模巨石阵,系距今约200万至300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由冰川漂移堆积物形成的冰石河遗迹,和上虞覆卮山的石浪巨阵一样,为诗路文化带上极为罕见的近东海、低海拔和低纬度冰川遗迹。

万马渡。高利华 摄

我们从下游开始探访,碧水淌过古色古香的皇渡桥,这座南宋小康王曾踏过的古桥,周边缀满了绿意。穿过细石滩,走过桥岩、望君石等色彩斑斓的巨石,真正的万马渡就出现在了眼前。

峡谷东侧,天姥岩立于崖壁前。《新昌县志》记载“盘亘二十里,层峦叠嶂,苍然天表……山状如髽女,因名。”“山状如髽女”指的就是天姥岩。天姥岩高十余米,后背紧贴崖壁,方正微圆的脸庞,侧望清晰的五官,丰盈的体态,仙气飘飘的宽衣,抱着朝笏的双臂无不展现着神女得体又华贵的姿态。左面翠丛中,朝笏岩冲天而立。上窄下宽的岩板高约8米,薄不盈尺,近地处疏枝横斜,青藤婆娑。

不少亲历万马渡的学者认为,万马渡的天姥岩就是大名鼎鼎的天姥山之名的由来。而令天姥山“出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列缺霹雳,丘峦崩摧”诗境,万马渡和天姥岩很可能是李白当年“梦游”的灵感来源。

晴日里,万马渡呈现的是碧水蓝天、巨石嶙峋、光怪陆离的景象。当暴雨来临时,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山洪奔泻,白浪飞溅,奇石危立。水和石的激荡,宛如千军万马呐喊奔腾,两军厮杀,战鼓震天。在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体会李白笔下“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的诗意,同样神奇壮观,妙合无间。

2018年,当地政府投资约2亿元,把万马渡列入保护开发项目。规划中的万马渡景区将建成集冰川科普、素质拓展、住宿等于一体的综合型休闲度假胜地。景区入口处,在一家挂着“秋山行吟”匾额的院落中,时断时续传来悠扬的琴声。万马渡,本来就是一个充满想象的地方。

指导:高利华

作者:吴嘉棋 编辑:叶露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