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沉醉绍兴:相约访友桥

2024-09-13 16:26

来源:

在嵊州新山乡白宅墅村,有一座全长11米,高42米,跨径5.3米的石拱桥。它南北向跨无名小溪,名叫访友桥。清道光《嵊县志》记载:"访友桥,在县西贵门上梅墅,朱晦翁(即朱熹)访吕规叔遇于桥上,故名。”清同治《嵊县志》、民国《嵊县志》均有类似记载。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在南康担任知军的时候,提出了许多治国理念,但都得不到采纳。得不到重用的朱熹心中很不平,一心想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和他探讨治国理念。

这时候的嵊县处在旱灾中,朱熹受命前往嵊县赈灾。朱熹之前就从吕祖谦口中听说过嵊县的吕大棋,也与吕大棋素有书信往来,却苦于没能相见便一直想要去拜访他。

吕大棋,字规叔,原籍安徽寿春,曾担任梧州教授、监察御史、河南府推官。因为娶嵊州的过氏为妻,致仕后迁居鹿门,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他在嵊县白宅墅建屋生活,并创办了鹿门书院。

朱熹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出发了,一路上他一直在想着自己的治国理念,迫不及待地想见到吕大棋,好和他探讨一二。可从南康到嵊县有着很长的距离,一连过了好几天朱熹也没能到达。

在马车上的朱熹觉得度日如年,满心都想和朋友相见探讨问题,路上有许许多多绝美风景,他也无暇欣赏,一直觉得马车速度太慢:怎么还没有到呢?

古时候的交通十分不便,朱熹离开南康,一路前行,过了好多天,才来到嵊县。

而吕大棋此时正在家中写字,知道朱熹要来嵊县的消息,却不知道朱熹到底何时能到达。吕大棋算了算时间,觉得朱熹应该就是这几天会到达,便放下笔,走到村口去看看。

刚到村口的桥上,吕大棋就看见一位仪表堂堂的男子向他走来,虽没见过朱熹,但凭直觉,他觉得此人就是朱熹。两个人在桥上寒暄,果然如此。不期而遇,很是欣喜。朱熹终于见到了心仪已久的吕规叔,干脆就和他在桥上欣赏起了周围的景色。

当时的嵊县虽然正遭受旱灾,但此时灾情并没有影响到吕规叔所在的白宅墅村,那里山清水秀,桥下溪水淙淙,边上还有小泉发出叮咚声,宛如环佩声。

一路上的舟车劳顿被这样的景色洗刷得一干二净。看着此景,朱熹不禁问道:“这泉水可曾命名?”

吕规叔摇了摇头,说:“这是一眼无名泉。”他看了看朱熹的神色,想到朱熹学富五车,便让朱熹取一个名。

这正合了朱熹的意。他略加思索,看见溪水汩汩,泉水叮咚,说:“就叫‘漱玉泉’吧。”说着,他又命令身边的人拿出一支笔,在泉边的石头上写下了“石泉漱玉”几个字。

因为朱熹和吕规叔在这座桥上相遇,所以桥被命名为“访友桥”,它始建于南宋淳熙九年(1182),如今我们所见的访友桥是清光绪十九年(1893)重修的。

古桥历经沧桑,却依然静卧在溪水之上,向我们诉说着两位友人的一段佳话。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