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队在马里巴吉内达的一次义诊,附近32个村的村民都聚拢过来了……”前不久,绍兴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张昌锋在微信朋友圈记录下他一天的工作。
作为中国第29批援马里医疗队队员,张昌锋已经在马里工作9个多月了。工作之余,他常以图片和文字,将日常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马里的风土人情分享在微信朋友圈。
10日晚上8点,记者连线了远在马里的张昌锋。当地时间是中午12点,张昌锋还穿着手术服,刚刚结束一台腹部手术的麻醉工作,准备回到医疗队驻地休息。
“在马里,麻醉药品不像国内那么齐全,很多时候只能有啥用啥。”张昌锋说,就是在这种医疗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医疗队治愈了一例又一例病患,积攒了在当地的好口碑:凌晨2时,不顾疲劳抢救肠梗阻患者;在没有血气分析仪器等设备的情况下,成功救治严重失血的患者……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而张昌锋却说:“这都是应该做的。”
“比起国内夏天的高温,马里凉爽许多。”张昌锋说,现在正值马里雨季,传染病高发,当地人面临疟疾威胁。疟疾病人的增多,可能的感染风险,让张昌锋与同事较平常更为忙碌……
在巴马科,由浙江援建的马里医院受到当地人的称赞。那条连接马里医院和医疗队驻地的路,被称为“浙江大道”。傍晚时分,张昌锋一般会去浙江大道上散步,经常碰到手术后的病人,他们主动和他打招呼,而张昌锋也会给予微笑鼓励。
张昌锋在朋友圈写道:“这条路连着医院和驻地,路上经常碰到病人和家属,也算得上心理治疗和疾病治疗的‘治愈大道’呢。”援非时间过半,张昌锋的援非手记也写了340余篇,点滴中都是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同样也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张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