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多方合力守护 候鸟竞相来栖

2024-09-13 14:38

来源:

初秋时节,上虞杭州湾世纪新丘大白塘一带碧空如洗、水天一色,看着大量红嘴鹬、金眶鹬、黑翅长脚鹬“闯”入自己的镜头,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郭耕难掩激动之情,这次上虞之行给他留下了很多惊喜。

郭耕多年来在全国巡讲,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颇有心得。“鸟类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标志物’。”郭耕说。“五山一水四分田”的上虞,多部门联合上虞区野鸟保护者协会的志愿者共同保护鸟类是生动的教材,提供了科普宣传的鲜活样本。

我国4条国际鸟类迁徙路线中的“东亚——澳大拉西亚”路线,一个重要中转站便是上虞,每年有数十万只候鸟在这里栖息、停留。虞北海涂作为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地,近期已吸引最早一批候鸟到来。

“前段时间,有人在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震旦鸦雀的观测点附近作业,我们的志愿者发现后,迅速向相关部门进行反映。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到现场一看,其系违规作业,立即叫停。”上虞区野鸟保护者协会会长邱忠海告诉记者,从2019年起,上虞区定期或不定期召开10多个部门(单位)、公益组织参与的联席会议,志愿队伍从5年前的10余人已发展到如今的200多人,开展网格化巡护、宣传。

“司法保障生物多样性探索中,上虞建立了野鸟保护基地、增殖放流基地、双碳保护基地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虞区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令人欣喜的是,前几年我们每年在虞北海涂一带查获30多起违规违法捕捞,去年已降至5起,今年截至目前未有发现。”上虞区农业行政执法队有关人员说,小鱼小虾处于鸟类的生态食物链上游,联动协作机制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执法格局。

“今年以来,我们所接到市民救助鸟类的报警10余起。”上虞区公安分局新区派出所副所长章伟杰说,去年上虞全区接到市民救助鸟类的报警数不下50起,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市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越来越强。

“上虞建立起多元参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虞山舜水生态馆和鸟类会客厅等与全域旅游、科普体验等深度融合,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可持续的探索经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上虞分局有关负责人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