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斗门街道马海工业社区,听到远处传来阵阵欢笑声,原来是社区正在举行暑期公益暑托班成果展示。现场,小朋友们亮出自己的“拿手绝活”,拉丁舞、少儿歌曲、非洲鼓、诗朗诵、大合唱等轮番上场,还将暑期课程中学习制作的剪纸、绘画作品一一展示出来,家长和小朋友们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来自浙江古纤道绿色纤维有限公司的刘闯,是一名外来务工者,与妻子同在马海片区工作。“白天我们把孩子送到社区暑托班,这里的环境好,孩子很喜欢,离宿舍也很近,下了班我们就接孩子回宿舍共享团聚时光。”刘闯为暑托班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
“马海工业社区内有1.2万名职工,其中大半为外来务工者。每年暑假,便有大量职工子女到马海相聚。”马海工业社区党支部书记吴城奇告诉记者,为切实解决职工子女托管难题,让孩子们度过快乐充实的暑假,社区自去年起举办公益暑托班,今年共招收学生37名,加班时间持续6周。
9月是开学季,也是生产建设的繁忙期,企业职工对托育服务的需求有所增长。近日,马海工业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程莉萍的手机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辖区企业浙江古纤道绿色纤维有限公司的一名女职工。
“程书记,暑假里社区的公益暑托班帮我们减轻了不少压力,接下来还会推出其他托育课程吗?”女职工说出了自己的期盼。
“李姐,您别急,我们正在筹备新学期的托育班呢。”程莉萍告诉记者,目前,社区正在同托育机构协商,通过完善托育服务内容、增加托育服务供给,进一步纾解职工“带娃之忧”,让他们深切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过去,传统工业园区所在地多给人以“强产业、弱配套”的刻板印象,虽产值占地区比重高但公共服务投入不大,虽人口聚集但人气难以集聚,虽归属城市但居民归属感不强。
对此,马海工业社区进行了有益探索。今年5月,在党建引领工业片区社会治理新模式下,马海工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焕新启用,同时推出五大服务项目品牌,其中之一便是“乐活马海”,即丰富职工文体活动,提升职工生活品质。
在马海工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露天电影一场接着一场上映。“按照播映计划,全年预计为企业职工播放100余场免费露天电影。”程莉萍介绍,目前社区已免费开放篮球场、羽毛球场、“职工悦享家”等公共服务场所,职工还可在新开的“嗨聚咖啡屋”乐享休闲时光。
从简单为职工提供衣食住行服务的“配角”,到变成盘活园区资源、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角”之一,马海工业社区在助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将“党建引领”作为“定盘星”,将“网格”作为“最小作战单元”,将“像服务居民一样服务企业”的理念嵌入工业园区治理中。
今年8月,马海工业社区成立了“大党委”,“马海议事会”党群议事平台工作机制应运而生,将企业职工发展大事、关键小事、公共难事等纳入议事范畴。首期议事会上,滨海新区各部门、单位相关负责人与企业代表共商“绍芯谷”有机更新事宜。
“遇到法律问题哪里可以咨询?”“发生经济纠纷如何合法维权?”“被‘欠薪’可否获得法律援助?”面对企业职工的迫切需求,马海工业社区联合斗门街道劳动监察中队、袍江法庭、中绍律师事务所等,提供劳资纠纷调解、共享法庭、法律咨询等服务,持续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
“7名社工服务1万多名员工,网格员是最小作战单元。”马海工业社区网格员队伍通过“敲门入企”、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照企业、职工需求,梳理出涉企便民高频服务事项31项,设置了政务自助服务终端、流动人口专管员驻点等,为企业职工提供“家门口”的便捷服务。截至目前,社区已解决企业、员工各类问题143个。
“这是真正将服务送进园区、落实到企业,服务做好了,营商环境也会更好,才会吸引优质的企业和人才到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徐学超坦言,马海工业社区这种工作做法,聚焦产业需求更接地气、更低成本、更高效率,也更有利于营造企业快速发展的新生态。
“工业社区建设是深化基层治理的新课题、新实践。”滨海新区党群工作部副部长马泽文表示,眼下社区最重要的任务是聚焦党建引领,打造增值式营商环境、现代化宜居宜业乐活环境,助推职工成长、企业发展、产业升级。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