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庎橱猫,别贪吃”,年迈的姨婆对小侄子的嗔怨,唤起了我对越乡传统生活工具的回忆。
在老绍兴的方言里,“偷”吃的孩子通常会被大人唤作“庎橱猫”,原因无外乎“庎橱”与我们老一辈人的生活关系密切,逐渐成为绍兴一带的熟语。
过去,绍兴人家每家每户都会有一架庎橱,在很多老绍兴眼里,它仿佛能和人交流,橱门一开,便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光阴的锣鼓开场,鼓点密集。
“庎”最早见于宋字典《集韵》里,“庎,所以庋食器者。”庋,就是盛放吃饭的器具的地方。故而,庎橱,也就是摆放在厨房用来存放食物和餐具。在绍兴,它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我的老家诸暨,庎橱构架有基本的范式。不管体积大小,庎橱是食橱与碗橱一橱两用,一般上为食橱,下为碗橱,中间通常有几个抽屉。上面的食橱通常为双门或四门,上面镂空门内放食物,下面放盆、碗、甏或者放调羹、盛酱油和米醋的小碟子等餐具。
旧时,对于很多绍兴人家来说,庎橱既是重要的生活器具,也是家庭门面的点缀。因为绍兴一带多能工巧匠,所以形成了具有明显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各式庎橱。一般来说,明式庎橱讲究线条,少雕琢,上面的木门采用插档或镂空工艺;清代庎橱比较繁复,上面的四扇门大都镂空雕字,寓意美好:春夏秋冬、福禄寿喜等等。民国以来,庎橱更注重实用,用材和式样也更多。庎橱有着时代的特点,样式繁多,寄托着越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我孩提时,我家的庎橱是木制的,它和土灶构成了我家的厨房,这是一个最有温度的地方。庎橱是祖母的嫁妆,用榉木制成,印象里,榉木长而规整,边框稍有裂纹,由于岁月浸润,有些滑腻。整个庎橱都用镂空雕,主要是出于食品通风防馊的需要。
在那食物匮乏年代,从年前半个月到正月十五,母亲总是把最好吃的存放在庎橱里,用来招待亲朋,改善一家人的伙食。庎橱仿佛是静立的长者,它打量着厨房的时间节奏。饭点之时,它听着厨房里传出哗哗的洗菜声、咔咔的切菜声;看着母亲把菜板上不多的食材切分搭配完美,再放入锅内,然后像指挥千军万马般猛火爆炒。
时间仿佛一条河流冷如刀锋,这些年,绍兴人家的厨房不断翻新变阔气,庎橱却渐被丢向时间之外,随着冰箱占据了一切,它失去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处于“庎橱底打(捉)老鼠——碍手碍脚”的境地。很多时间,它躲在老屋的角落里,在冷冰冰的月光下,独自思考无法解释的命运羁绊和纠葛。
夏夜,阔野,清酒;听风,游弋,吟唱……我们遗忘的时间里,曾经在众多丢进噼里啪啦的生活里有一个火热的词——庎橱,将日子推至高潮。
不经意间记起打开庎橱的日子,生活的具象扑面而来……
作者: 编辑:胡鑫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