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菜取名‘莼鲈之思’,那个菜品为‘漕运三珍’,喏,这是‘鱼米满仓’……这些菜品的开发,都围绕着挖掘浙东古运河的文化展开。”近日,在上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烹饪+旅游”的跨学科融合课堂上,学生们正在对自主设计的“运河风情宴”菜肴进行讲解和展示。头发花白,目光炯炯,戴一副眼镜的烹饪旅游系主任李志强时不时点评几句。今年6月,“运河风情宴”获全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项目一等奖,晋级国赛。
29年,招录分数高了200多分
53岁的李志强老师刚获评全国模范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考察浙东古运河后,我们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的同时,将经历发展演变、传承着独特文化的大运河与学科教学相融合,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开发充满诗意的‘运河风情宴’。”面对荣誉,他谦逊地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学生做人和技能是我最大的责任。”
他是陕西汉中人,1995年来到上虞职业中专。1993年,学校开设烹饪专业,由一位物理老师去酒店培训了半年时间转岗教学。而李志强是学校首位烹饪专业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
初到职业中专,班上才20多个学生。当时的烹饪班,由于招录分数较低,很多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如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发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创造力,成为重中之重。”李志强的办法是因材施教,“学生基础不同,有强有弱,教学过程中要两者兼顾。”李志强说,那时候社会上对职业教育有偏见,带学生出去,常常能感受到异样的眼光。不过如今回忆起来,当年的不易都成了“甜蜜蜜”。
“中国烹饪大师”潘忠明就是他的学生,2013年勇夺央视“厨王争霸赛”冠军,多次出任人民大会堂国宴主厨,还曾为到访的英国首相等多国政要掌勺。在潘忠明眼里,李老师不但课上得好,而且很爱护学生。每当学生有了新的想法和创意时,李老师都会抽出时间一起研讨,认真地提出意见,反复论证。
曾获全省中职生烹饪技能比赛一等奖的沈亚栋,一直记得多年前那些大冬天夜晚,为了备战比赛,白天承担大量教学任务的李老师只能利用晚上下班时间陪他练习。那时学校只有一位保安,夜深人静时分,李志强需叫醒保安师傅开校门回家,次数多了,惹得师傅不耐烦,“李老师你每晚在搞啥?”
如今,学校的烹饪专业已成为“王牌”专业,每年都开设好几个班,每班人数超过40人。今年学校原本考虑因受限于场地和设备,只招6个班,结果仍因报名火爆,不得不增加一个班额。如今该专业招录分数呈直线上升,比以前高了200多分,成了“香饽饽”。
文化课与专业课相融,培养学生当“儒厨”
李志强说生活中的自己除了看书,没别的兴趣爱好,他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中。随着餐饮O2O(Online To Offline的缩写,即“线上到线下”)等新业态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等知识经济勃兴对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创造性和主体性的关注,已转化为对教育转型变革的期待。鼓励人才培养综合性、个性化教育向跨学科教育转变,成为中职烹饪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
几年前,有一回语文老师朱维娟向他“吐槽”,班上有学生似乎不太喜欢上语文课。正巧语文课堂要讲宋代大文豪苏轼诗词。“苏东坡还是一个美食家呢,‘东坡肉’这道菜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何不进行‘语文+烹饪’融合式教学?”于是,同一课堂出现了两位老师,朱老师通过诗词,讲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和艺术,让大家理解苏轼诗词创作与其人生经历的关系,深入苏轼的灵魂,为美食融入文化元素做好铺垫。他结合实践操作,从色香味对东坡肉多角度介绍,并进行现场烹制,文化和烹制秘诀完美融合,教学效果出奇好。
此后,各学科老师从中深受启发。数学课的立体几何与菜肴的空间造型相结合,美术审美与摆盘艺术相糅合……文化课与专业课深度融合。2019年,全市职业教育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研讨——“语文+烹饪”公开课后,在市教研室教研员、浙江省语文名师网络工作室导师戴智敏的推动下,跨学科融合教学在全市职业教育中进行了推广。
在李志强看来,烹饪教育的目的不单是教会学生烹调知识和烧菜的技能,而应是培养具有适用于广泛职业、有创新能力的现代“儒厨”,而这需要“引进来、走出去”,让学生有更多的见识和实践操作机会。
2014年前后,已担任学校烹饪专业教研组长的李志强,借助学校进行浙江省名校建设和烹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契机,每周请行业大师、酒店总厨等业界精英来校授课,学生们每学期都有去高星级酒店跟岗实践的机会,对高年级学生建立顶岗实践的“现代学徒”制度。“这一做法一直持续至今,业内大咖们能给予学生专业指导和评价,有利于学生成长。”李志强说,学校将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的专家拉进“朋友圈”,共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机器人可以做菜,但成不了真正的厨师
从教29年,李志强建树颇丰,他一路参与、带领并见证了所从事的专业从省示范专业、省级实训基地发展到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专业,再到入选浙江省“三名”工程名单,去年更是成为浙江省“双高”——高水平学校、高水平专业。
“你知道李老师的头发为何花白速度这么快,与他经常熬夜有关。”青年教师黄建飞说。学校目前形成了以烹饪专业为主,综合语文、财会、营养学等多个学科(专业)的综合性教学创新团队,并以服务地方产业经济为导向,灵活调整跨学科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
一个个未知的领域,都需要具有跨界思维的复合型人才来开疆拓土。跨界人才的培养同样离不开拥有跨界思维的职校教师。“一个人的光和热是有限的,传帮带才能走得更远更久。”李志强说,传递的能量如种子般播撒。
3年前,青年教师陶胜尧在李志强的指导下推出“诗话梁祝宴”课题,在全省青年教师比武中惊艳全场。凸显地域文化的一菜配一诗,当意境融于菜品之中时,学生们深深沉醉于江南的诗情画意里。“团队像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我不断去探究新的教法。”陶胜尧说。
近几年中,除了行政管理和教学,李志强带领老师和学生们开发了《绍兴地方特色菜实训教程》等4本公开发行的教材。
上虞区职业中专积累多年的烹饪资料和数据,去年已被立项中餐烹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已建成15门精品课程,其中两门精品课程还将代表浙江省参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哪怕是一个做菜小白,去资源库中一找,立马可上手操作,十分方便。
“虽然AI智能机器人可以做菜,但做出的菜没有烟火气,所以这个产业未来仍有生命力,更有教学的意义。”李志强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回答着做一个好老师的标准。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杜静静 编辑:姜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