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意欲捕鸣蝉

2024-09-09 08:39

来源:

“捕蝉去啰!”随着小伙伴一声叫唤,我迅速扛起门后的捕蝉工具,瞒过母亲,去长沙墩捕蝉了。这是我首次捕蝉。

早在前几日,哥哥帮我做了个简易的捕蝉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装置一个椭圆形、粘满蜘蛛网的竹制捕蝉器。嗨,正好去试试。

长沙墩,位村北田野中央。高高的土丘,柳树、板栗树、柿子树枝繁叶茂,绿荫掩映,蝉正在这里聚会。举目仰望,有棕黑的,有暗赭色,也有翠绿的,轻巧透明的翅膀长着金色的纹路,在斑驳的阳光下闪烁着金黄色的光芒。它们或匍匐于树梢,或飞舞于天空。激情绽放地唱着,绰约多姿地舞着,为原本寂静的树林注入了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我急切地举起竹竿,颤抖着把捕蝉器捂向蝉。然未及蝉体,它却“知”地一声拖着长长的尾音飞了。多次未果,我大汗淋漓又无可奈何。一旁的其江哥边安慰边给我作示范。只见他挺直腰杆,稳稳地举起捕蝉器,凝神屏气、悄无声息地靠近蝉体,随后轻轻一捂,蝉被捕住了。经他一示范,我又鼓起勇气接连尝试了几次。嘿,一只棕黑色的蝉终于粘在网中!但是,蝉扬起翅膀扑啦啦地几经折腾又逃逸了。也算粘到过吧,我只有这样安慰自己。然心有不甘。

此后,每到蝉鸣时,不仅长沙墩,故乡的公路两旁,后门山、畚斗湾几乎布满了我与小伙伴们捕蝉的足迹。“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捕蝉,不仅让我享受了童年的美好时光,亦练就了身姿挺立、手足敏捷、专心一致、刻苦努力的捕蝉技巧。因此,每每收获颇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我想,古代的佝偻老人捕蝉大抵也不过如此吧。

捕得的蝉,通常经伙伴们一番评比后,大多放返林中,偶尔也留几只好看又好听的翠绿色蝉。回家后,我一一剪去蝉的翅膀,将蝉挨个装进纸盒子。一有空闲,摇一摇纸盒,蝉即刻发出清脆的鸣叫,活像一只会唱歌的“小喇叭”。奔放的歌声、激情的旋律,在小屋内久久回荡。如此的欢乐呵,无以言表。

捕蝉多有快乐,偶然也遭遇过一次苦难。那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我背着满篮的兔草兴高采烈地回家。途经公路,不远处草丛传来蝉凄惨的鸣叫声。我匆忙抛下草篮,一阵急跑,双手猛地往草丛中一捂,蝉“噌”地一声飞脱了,而我右手却被什么东西剧烈刺痛了一下。抬手一看,手掌上还留着半截马蜂尾巴——被马蜂蜇了。刹那间声音嘶哑了,手掌逐渐红肿起来。幸得小伙伴们把我紧急陪至保健员雪中哥家,剔除蜂刺,清洗伤口,敷以草药,半月后才愈。

事后,雪中哥曾戏谑道:“小弟,人家是英雄救美女,你呀,楞头青一个,马蜂口中抢飞蝉。”我深以为然。

近期我读了张纯汉先生《快来救救林中蝉》一文,深有感触。“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首蝉诗,道尽了蝉餐风饮露、居高声远的高洁品质。蝉的一生从卵变、蜕皮、羽化,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过程,又若生命不屈不挠、生生不息的象征;而富有节奏、清脆嘹亮的蝉鸣声,亦造就了人们宁静、和谐的生活氛围。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爱蝉、护蝉当是题中应有之义。我不禁又为自己幼时的捕蝉感到汗颜。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静怡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