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30多个男生每学期换寝室

2024-09-08 22:18

来源:

学会包容和沟通尤为重要

受访者:金为民,84岁

“大学5年,我从没和室友吵过架。那时候的人都很质朴,我们大多来自农村,为了改变命运有幸并肩同行,因此每个人都很珍惜这份同窗情谊。”1958年,18岁的金为民从诸暨东白山下的一个小镇走出,考入浙江农学院,成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从诸暨到杭州,跨越140余公里,他直言自己坐在火车上时心就怦怦跳个不停,“我和所有大学生一样,既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又为要适应环境、结识新同学感到忐忑。”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寝室远没有如今这样“豪华”。在金老先生的回忆中,那间面积仅有10平方米左右的寝室里,没有独立卫浴和阳台,进门就是左右两排靠墙放置的高低床,一共6个床位,中间是一张公用书桌。5年同窗,大家渐渐学会了调整自己的步伐,去适应、理解彼此的节奏,偶尔有意见相左的时刻,也是聚在桌前促膝长谈,及时化解矛盾。

“那时,我们每年开学前都会重新分配一次寝室和床位,两个班30多个男生轮流搭伙,却从来没有人因相处不融洽起过冲突。”金为民说,在寝室这个小团体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面对必然会产生的矛盾,学会包容和沟通尤为重要,“当我们构建起了好的室友关系,才体会到漫漫求学路上,室友是最坚强的后盾。”

金为民告诉记者,当年从家到学校,他要先步行三四个小时走出山村找到最近的汽车站,再乘公交车到火车站,再坐上大半天时间的火车来到杭州,这段求学之路的艰辛只有室友们最了解。“有一年放假,我和同乡室友结伴回家,他的家位于绍兴县内,到达时已是下午。本要就此分别,他偏要邀请我去他家住一晚,后来年年如此。我明白他是怕我夜里走山路不安全,既保全了我的自尊,又给了我一处落脚的地方。”金为民说,同窗之中两人在性格、学业方面最为投缘,直到今天仍有联系。在漫长的60年相处中,这或许只是一件小事,却让他深刻体会到了室友之间团结互助的意义。

“好好珍惜大学同寝的这段缘分,因为有的室友不仅陪你走过那一段路,也可能成为你的终生挚友。”金为民笑着说。(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张衎男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