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中,火星是与地球环境最相近的行星。这颗亿万公里外的星球上,是否也曾有生命?如今,我们已在寻找答案的路上。
会议期间,天问三号任务总设计师刘继忠介绍了我国火星取样返回计划:天问三号任务以生命痕迹探寻为第一科学目标,预计2028年前后发射,用40天左右的时间,通过两发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分两次发射轨返组合体和着上服组合体。
要在一次任务中尽可能采到富集生命痕迹信息的样品,取样地点和方式十分关键。
“研发团队开展了大量研究,初步在克律塞平原和乌托邦平原选定了候选着陆点,并计划在着陆点进行取样。”刘继忠说。
他介绍,为达到取样的多样性,将采取三种取样手段:表面取样通过机器手实现更大范围样品采集;钻取将采集不同深度不同位置的样品;还专门研制了一个飞行器,可以采集更远范围的样品。
国际合作也是天问三号的重要部分。刘继忠介绍,在天问三号探测器的轨道器和服务器上,专门预留了约30公斤资源用于搭载国际合作载荷。后续在适当的时间,会向国际发布关于征集国际合作载荷的公告等。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