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上午,国遗“绍兴词调”公益课开班仪式在灵芝街道大树江戏曲馆举行。9月起计划每周一堂课,培养“绍兴词调”国遗传承人,打造“绍兴词调”基层传承基地。
“绍兴词调”是绍兴2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也是绍兴的五大曲种之一。相较莲花落、摊簧等项目,“绍兴词调”由于“曲高和寡”等原因,传承情况并不理想。随着词调老艺人的相继离世,这一古老曲种多次面临失传风险。最近,这项国遗项目跟着文化特派员、绍兴市文化馆器乐老师刘晓庆来到了灵芝街道大树江社区,落地生根。
据了解,“词调”最难部分是边弹边唱,表演时演员需要一心两用,同步进行乐器演奏和唱词表达,因而公益课中特别邀请了两位专业老师进行教授,将难点逐个击破。其中,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姚银凤老师指导唱腔,刘晓庆担任演奏老师,展开精细教学。
绍兴市文化馆副馆长、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邓娜表示,作为绍兴词调的保护责任单位,非遗保护中心近年来积极探索国遗传保方式,包括在文化馆内开设绍兴词调传习班、收集研究性资料等。“在社区开展绍兴词调公益课、打造词调传承基地,相信能起到‘组合拳’作用,对项目进行更好保护和传承。学员们学有所成后,我们也将提供更多成果展示舞台。”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王慧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