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援青“小组团”,绍兴教师奔赴大柴旦

2024-09-05 12:32

来源:

近日,作为省内第一个援派教育“小组团”对口支援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地级市,我市高级中学两名教师奔赴千里之外的高原盆地——海西州大柴旦,开展为期一个学期的柔性援青。柴旦行委中心学校门口,等候已久的校长一行人为两位老师献上哈达。

袁来和钱鑫英来自绍兴市高级中学,分别教学语文和生物。作为第一批教育“小组团”的成员,这次的千里之“援”,让江南水乡绍兴和“高原明珠”大柴旦之间的连接有了新的能量。

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行委中心学校主要负责人 赵安生:说实话,压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高兴,我们大概就是从3点左右,我和我们书记就在校门口等着,不管等两个小时,还是三个小时,我觉得都是非常非常值得的 。

大柴旦行政区,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下辖的县级行政管理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平均海拔3200米,总面积为2.1万平方公里,现辖2个镇,共有2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大柴旦行委中心学校由浙江省参与援建,是整个大柴旦地区唯一的一所12年一贯制学校,全校共24个班级、840余名学生。

援青教师 钱鑫英:确切地说 ,作出决定只有两个小时,但是来到这边以后,我很感谢当时的决定,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宝贵的机会。

今年15岁的巴哈巴提来自哈萨克族聚居村——马海村,是高一新生。听说绍兴来了老师,巴提和妈妈把老师请到了家里做客。有了两位好老师的加持,让巴提感觉离自己上大学的梦想更近了。

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行委中心学校学生 巴哈巴提:心里就感觉有浙江来的老师给我们教课,能够让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好,学习的水平也提高了,就感觉对高中生活挺期待的。

实施医疗和教育“组团式”帮扶是改善当地民生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浙江援青聚力医疗、教育领域进一步升级“组团式”帮扶,通过各级地市援派“小组团”,更好补齐青海和海西的人才短板。绍兴作为大柴旦的对口支援市,积极响应浙江援青指挥部部署,每年援派医疗专家8名开展为期3个月的柔性援青。今年,大柴旦工作组从援青地方工作组中率先行动,高效组织联络沟通,在绍兴市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选派专业人才,在新学期开学之际为海西州注入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援青教师 袁来:对我们绍高语文组来讲,可能这是一种传承,我可能也是远方,一种诗意的召唤,有些时候我们是播种,然后是等待他的成长,收获这份希望,我们可能给他们打开一个世界,让他们看到光,看到kun(哈萨克语),光就是kun,也是我们的一种价值吧。

浙江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 詹茂伟:我们绍兴各级各部门心怀“国之大者”,视对口支援为己任,体现了我们助力海西的现代化建设,助力全面深化改革,助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治担当。接下来,我们援青指挥部将和大柴旦工作组密切配合,做好援派的医生和老师的服务保障工作,不断提高受援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作者: 编辑:周琦炜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