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赶狗阵·诃浪头

2024-09-04 19:19

来源:

“赶狗阵”,这句土话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实际是气象俗语,指的是夏季那种忽来忽去的雷阵雨,刚刚浓云密布,一阵狂风挟着暴雨就劈头盖脑落下,但不足三五分钟,便风歇雨止。

这是丐帮的切口,专用术语。所言之“狗”,指的是那个施主,钱给得少或不肯解囊,便成围堵目标。他们一路尾随,穷追不舍,那个被围在一堆破衣烂衫及脏手之林中的施主,惶惶然若丧家之犬。如此情景,由丐帮中的史家、文丐概括为“赶狗阵”。

乞丐显得有点猖狂,其底气主要来自成帮,最弱小的个体,结成团伙帮会,有组织就有力量。他们主要聚集在城市,赶的“狗”,多是体面人,有钱的主,若把他们列为剥削阶级,那赶狗阵可视为“革命行动”。在乡村或一般城镇,乞丐单干,结不成“赶狗阵”,只能来软泡,或哭穷,或提把二胡,挨在你门口吱吱嘎嘎拉曲子,变相地硬讨饭。

被当“狗”赶,我本人无意中撞上一遭。那次去某地旅游,我们刚在斑马线一头停下,有一小乞丐缠上讨钱,我给一元硬币一枚,不料突然身后一下拥上七八个同伙,齐齐伸手要求“一视同仁”,我又给了几个人,但他们还是缠着不放,我刚才博得的“善公公”瞬间变为吝啬的伪善者,令人尴尬至极。这时幸有随团的一位老领导出来为我解围,他对小乞丐们说:“小朋友,不要吵,跟我来,每人都有。”边说,边拿出一刀10元钞,高举着一挥,小乞丐们立即放了我,把他围上……“讨饭难开手。”这位农村干部出身的老领导事后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你们有没有看到,马路那边的花坛边坐着三五个男人,是他们的爹,你若碰一下这些小讨饭,今天我们回不去了。”

“赶狗阵”,乡人用的较多,夏季频率最高,如“双夏”,碰上雷阵雨,农民便说:“这是赶狗阵,你跑到亭子里面躲雨,还没跑进它就停了。”

“诃(hē)浪头”,“诃”,俗发“呵”音,意思是虚张声势吓唬人。这俗语民间多用在吵架、斗殴上,没动手之前冲突双方往往有一场嘴仗,如一方放大言,一方回击:“你诃浪头十足,有啥花头!”“你那点诃浪头,吓得了谁?”

“诃”,原义指一种植物,所结果子称“诃子”,可入药,后来它被“呵”借用,其基本义为呵责、呵斥。如《广韵》:“诃,责也。”《正韵》:“诃,谴也。”但《说文》注:“诃,大言而怒也。”绍兴土话取的是《说文》解,喝斥、责骂之前面还有“大言”一词,这有了特殊的定义。何谓“大言”?大话也,如刮浮夸风时的“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江湖上大力士的“打遍天下无敌手”云云。“诃浪头”,它的意思即是:大言而怒的“浪头”。“浪”,可解为“冲击波”,进一步解释,“诃浪头”就是:放大话并伪作怒状之冲击波。这个土语何其古雅,何其精准,又何其生动形象也!

“诃浪头”在现实生活中也许难以绝迹。曾看到市场门口一幕,一个丝瓜摊被几个红袖套围着,挨训的原因很简单,临街不准摆流动摊位,影响市容市貌。农夫收拾担子,磨磨蹭蹭离开,嘴上低声嘀咕:“诃浪头介足!不会好好说话吗?”

朱振国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黄晨珂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