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宋诗第一人”称誉的陆游也是美食家,他不仅写了许多赞叹美食的诗词,还常常下厨烹饪绍兴菜。
有一次,他就地取材,用竹笋、蕨菜和野鸡等原料烹制成一桌丰盛的家宴,吃得宾客们“扪腹便便”,赞美不已。陆游在《饭罢戏作》一诗中提到了两道绍兴名菜:“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一是焖炖猪排骨,再用橙薤等香料搅拌的酸酱烹制或者蘸取;二是蒸鸡,即清蒸越鸡,由净嫩鸡调和蒜末姜片等食材制成的美味,比甲鱼还好吃呢。
“干菜毗猪肉”“带皮羊肉”“红烧刀鲚”等,这些陆游诗词中的绍兴美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食客的欲望。
以陆游的《小饮》为例,其中提及:“蒸我乳下豚,翦我雨中韭。杯盘虽不丰,吾儿起为寿。”所谓“乳下豚”是还在吃奶的小猪仔,“雨中韭”是初春雨后的韭菜。他以诗歌为引,对“乳下豚”“雨中韭”的几种做法逐一解说,并延伸以此为食材的越菜文化;并将“蒸乳猪”“泖韭菜”“血韭炒笋丝”等菜肴的食材采集、烹饪方法、菜品特色详尽列出。
陆游对烹饪手法也很有研究,尤其爱用最朴素最原始的烹饪办法。
“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对食作戏》),他很喜欢的荠菜常是采下便煮,确保新鲜,凸显食材本来的味道。
“猎归炽火燎雉兔,相呼置酒喜欲狂”(《荞麦初熟刈者满野喜而有作》);“狐兔纷炮燔”(《村饮》),这里的“炮燔”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烹饪方法,类似于现今的“烧烤”,经这一方法加工后的食物焦香扑鼻。
“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山居食每不肉戏作》)这道“甜羹”的做法,就是把白菜、山药、芋头、萝卜放到锅里用清水煮,就是保持食材的真味。
陆游在《洞庭春色》一诗中,有“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是被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薄的鱼片,“齑”是切碎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金齑玉脍”就是以鲈鱼片拌上很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陆游在诗中称赞的确实是当时的名菜。
陆游对自己做的葱油面很自得,认为味道可与神仙享用的“苏陀”(油酥)相媲美。他还用家常菜蔬做“甜羹”,于是邻里争相仿效。“齿根浮动叹吾衰,山栗炮燔疗夜饥” (《夜食炒栗有感》),中医认为栗性甘温,有补脾健胃、补肾强筋的功效。“洗釜烹蔬甲,携鉏(同锄)斸笋鞭”(《对食戏咏》),中医认为笋鞭味甘、性微寒,归胃、肺经,具有滋阴凉血、和中润肠、清热化痰、养肝明目的功效。
陆游晚年有两个别号,一是“稽山老农”,二是“鉴湖钓徒”,由此体验着绿色生态与道家风采。
他以“稽山老农”为荣,锄园自足,“菘韭常相续,莴萝亦有余”。他食蔬自得,“红饭青蔬美莫加”,淡泊有滋味;“粥美蔬香疾渐平”,食补也是药补。
“鉴湖钓徒”所乐,他有《钓鱼》诗云:“船前一壶酒,船尾一卷书。钓得紫鳜鱼,旋洗白莲藕。”
一条游动的小舟就是诗人之家,如此以舟钓为养生,读书、品酒、垂钓、美食,妙在天人应和、返璞归真。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