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绍兴市妇幼保健院介入团队在赵振华教授的带领下成功完成首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时控制因深静脉血栓造成的重要器官栓塞,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王奶奶今年74岁,近期体检时查出宫颈病变,在市妇保院进一步明确为宫颈癌,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由于王奶奶曾有脑梗病史,平时偶感胸闷。术前,诊疗团队联合神经内科专家充分评估后,为其制定了科学的手术方案。
术后第二天,王奶奶卧床休养时突发胸闷不适,立即引起了诊疗团队的高度重视,经超声及肺动脉血管成像(CTA)检查,确诊为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
科普链接:
肺栓塞是一种因体循环的各种栓子脱落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因其极高的致死率和不易察觉的特性而备受关注。它是最常见的致死性急症,在全球范围内也呈现出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经专家会诊,诊疗团队决定采取抗凝治疗的同时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的治疗方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再次发生肺栓塞的风险。
在赵振华教授的带领下,介入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成功将人工滤器经患者右侧股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为肺及其他重要器官布下了一道安全可靠的“保护网”。
赵教授介绍,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的有效方法,被放置于下腔静脉的滤器如同一张渔网,能够捕获循环系统中游离的大块栓子,有效阻止这些栓子随静脉血流进入肺动脉、堵塞其主要干道及大分支,进而降低严重肺栓塞的发生风险,同时不影响血液回流,具有微创、安全性高、痛苦小、疗效好等诸多优点。
健康课堂
什么是下肢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是常见的下肢静脉疾病,血栓脱落后可形成栓子,进入血液循环,容易在肺动脉形成肺栓塞,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除了老年人,孕产妇也是静脉血栓发病的高危人群
孕妇在妊娠期间,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髂静脉,容易使血液回流受阻,可形成静脉腔内粘连,同时妊娠时会产生大量雌激素,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发生血栓的危险可持续到产后12周。
另外,产中及产后的长期卧床也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几率。产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6-1.5%,多在产后1-2周发生,一旦发病,轻者可引起患肢肿胀、疼痛,重者可发生肺栓塞而危及生命。
因此,孕妈妈及产后宝妈们如果出现下肢疼痛、肿胀、浅静脉曲张、皮肤温度增高和低热时,需警惕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作者:绍兴市妇幼保健院 娄燕萍)
作者: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