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 应习近平主席邀请,50多个中非合作论坛成员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代表,非盟委员会主席、联合国秘书长以及多个国际组织负责人将于9月4日至6日齐聚北京,出席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这不仅是中国同非洲的一件盛事,也是“全球南方”和整个国际社会的一件盛事。
“中国始终把发展同非洲国家团结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石。中方将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非洲国家相互支持和友好合作”。半年前,甲辰龙年首场外事活动,习近平主席同再次访华的塞拉利昂总统比奥会谈时指出。
一边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边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和非洲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习近平主席曾说:“我这个年纪的中国人,从小就是在中非友好的热烈气氛中长大的”。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五次踏上非洲大陆,两次主持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国内外同非洲国家领导人频密会晤,通过电话、视频、书信等方式同非洲各界保持紧密联系,留下一个个动人的中非友好故事。
“把中国发展同非洲自主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蒙内铁路是中肯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和成功典范。我高兴地看到,你们因这条‘幸福路’与中国结缘,是中肯和中非友好合作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建设者和传播者。”
今年1月,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及校友代表收到了一封来自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在信中,习近平主席热情鼓励他们,继续为中肯和中非友好事业发光发热。
蒙内铁路连接东非第一大港口蒙巴萨和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全长约480公里,是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建造的非洲现代化铁路。
百年前,西方殖民者曾在肯尼亚留下一条米轨铁路,为的是加强对东非殖民地的控制。如今,在中肯双方共同努力下,蒙内铁路展现给世人的,是非洲与那个时代截然不同的命运。
蒙内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为肯尼亚创造超过7.4万个就业岗位,培养2800余名高素质铁路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据专家估算,这一项目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超过2%。
2017年5月,蒙内铁路建成通车前夕,来华出席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时任肯尼亚总统肯雅塔,专门为习近平主席带来了一件礼物。那是一枚由红色中国结串起的金色镂空窗花U盘,里面存储着蒙内铁路的画面:辽阔的东非草原上,一条铁路线向前延伸,现代化车站拔地而起……
铁路,承载着一个国家历经风雨洗礼坚定迈向现代化的希冀,也连通着中非人民对守望相助历史的难忘记忆。
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郊外的一座公墓,长眠着当年在坦赞铁路建设中殉职的中国专家、技术人员和工人。
2013年3月,正在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主席,冒着蒙蒙细雨,专程来到这里凭吊。号声低回,庄严肃穆。习近平主席在墓碑前献上洁白的花束,并在纪念簿上郑重题词:“烈士精神永励后人,中坦友谊世代传承。”
2022年11月,在北京同来访的坦桑尼亚总统哈桑会面,忆及往事,习近平主席感慨万千:“当年中国自己还很贫困时,我们勒紧裤带帮助非洲兄弟修建了坦赞铁路。现在我们发展起来了,更要本着真实亲诚理念,帮助非洲朋友实现共同发展,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
人们常用“丰碑”一词,描述坦赞铁路在中非友好合作史上的地位。如今,在广袤的非洲大陆上,一座座新时代中非合作的崭新“丰碑”昂然矗立。
在马达加斯加,这“丰碑”是一条改善当地人生计的公路。得益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援建的马达加斯加首都郊区公路项目,连接了该国的重要鸡蛋产区,大大降低了鸡蛋在运输过程中的破损率,当地人亲切地将这条公路称为“鸡蛋路”。
在塞内加尔,这“丰碑”是一座当地人梦寐以求的现代化竞技摔跤场。2014年,习近平主席亲自见证摔跤场项目立项。此后,中塞双方齐心协力,夯基垒土、立柱架梁……2018年7月,正在塞内加尔访问的习近平主席专程出席竞技摔跤场项目移交仪式。当习近平主席亲手将“金钥匙”交到时任塞内加尔总统萨勒手中时,掌声、鼓乐声、欢呼声震耳欲聋。
在更加广袤的非洲大陆上,“丰碑”是中国杂交水稻技术解决的“吃饭难”,是菌草种植开辟的致富新前景,是鲁班工坊传授的职业新技能……越来越多的中国经验、中国技术、中国方案,为非洲国家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推进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新的选择。
“总有一些人喜欢对我们指手画脚,而中国则是以实际行动帮助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议程”“中国从不居高临下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正是非中合作的独特之处”“中国坚持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我们希望在中国的帮助下自己学会钓鱼”……如今,支持中非合作的非洲声音,越来越坚定,越来越响亮。
“中非关系最大的‘义’,就是把中国发展同非洲自主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深刻阐明了中非合作愈发蓬勃的真谛。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