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人自己的超大水族馆,有何“流量密码”?

2024-09-02 07:36

来源:

赶着暑假末班车,位于绍兴浙东运河文化园内的浙东淡水鱼馆正式开门亮相。作为绍兴首座以淡水鱼展示为主、辅以淡水两栖类生物展示的大型水族馆,连日来,它的热度节节攀升,不仅成为夏日里亲子家庭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成功跻身绍兴热门打卡地。

据统计,试运营至今,该馆已累计接待游客、考察团等近万人次,其中8月20日开馆首日,游客量便突破1500人次。开业以来,日均散客量保持在400人次左右。对于收费型场馆而言,这样的“出道”战绩可谓喜人。那么,浙东淡水鱼馆“走红”背后,有何“流量密码”?

5000条淡水鱼大饱眼福

近日,记者走进浙东淡水鱼馆,从售票处了解到,目前场馆处于开业优惠期,原定全价票100元,以八折销售,全价门票为80元。针对儿童、学生、老人等群体,按条件专门制定了优待票政策。持有军官证、现役士兵证、残疾证等相关证件的游客,可免费参观。

“开业首日免票,当日游客量超1500人次。”浙东淡水鱼馆运营负责人相艳表示,该馆开业时间正值暑假,亲子家庭参观占比特别高,尤其是周末,游客量处于800-1000人次。

穿过迂回弯曲通道,一个个透明缸体映入眼帘,清澈的水中,形状各异的鱼儿自由游动……这座总建筑面积超1万平方米的水族馆分为三层,一二层为活体水族厅,三层汇聚研学元素,是集中科普区,整个场馆深度结合绍兴丰富渔业资源和悠久渔业历史文化,极具观赏性和体验感。

以活体展示为重点,浙东淡水鱼馆展示了淡水鱼类、两栖类生物近150种,缸内鱼类总量有近5000条。根据实际情况,馆内还在陆陆续续增加品种和数量,计划增至180多种。同时,每个缸体内的鱼类也在不断调整,尽量做到品种不重复,确保呈现更好展示效果。

5000条鱼齐齐亮相,让游客得以“大饱眼福”。一层中间区域,是“水中大熊猫”中华鲟的“家”,鲟鱼缸连通一条“河底隧道”,同步展示着许多混养鱼类,成为全馆最大看点。当前,缸内有约12条中华鲟,最长的为1.7米,基本处于亚成状态,未来成体或将长至3-5米。除中华鲟,世界上最大淡水鱼之一的巨骨舌鱼,金龙、银龙、红龙鱼等龙鱼家族,七彩神仙鱼等颜色鲜艳的热带鱼类,也都非常受欢迎。

“常见的淡水鱼以灰黑色为主,国外来的鱼颜色亮丽或者形体较大,大家平时难见到,关注度自然会高一些。”相艳说,除稀有物种之外,鱼类的选择充分考虑与本地水文化的高关联性,馆内有93种在《绍兴鱼类图鉴》中有所记录,曾出现于绍兴各大水系中。例如,一楼显眼处,青、鲢、鳙、草四大家鱼“居住”在一起,上百平方米的鱼缸内,10多条家鱼每条身长都超过半米,最大的身长超1米,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司空见惯的家鱼“惊艳亮相”,令不少游客感到新奇。“平时都是去海洋馆,第一次来淡水鱼馆,感受到了绍兴特有的江南水乡魅力,常见的鱼精心展示,让人特别想去了解它们。”市民夏女士表示,相比于各地海洋馆的大同小异,浙东淡水鱼馆立足绍兴特色,走了差异化发展路径,也为它的火爆、出圈打下了基础。

最常见的四大家鱼反而特别难养

在浙东淡水鱼馆走上一圈,不难发现,无论是司空见惯的本土鱼类,还是从国外而来“异乡客”,每个缸体在造型、布景、灯光等方面都各有特色。以鲟鱼缸为例,记者看到,缸体正上方打下两束光,像阳光折射水底,鱼儿畅游、波光粼粼,带来极强视觉美感。

其实,馆内每一处设计,无论是观赏动线设计、缸体灯光效果,还是墙体壁画喷绘,都融入了精巧心思。不仅如此,对于场馆的主角——“鱼”,馆内还“驻扎”着一支强大的养护团队。

作为养护团队负责人,刘敬从该项目启动便加入,拥有丰富海洋馆项目运营经验的他,直言首次涉足淡水鱼馆,难度极大。他举例说:“像本地的四大家鱼,都是大家平时在吃的,从餐桌上的鱼变成观赏鱼,一方面要思考如何呈现好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这些鱼死亡率极高,特别难养。”

常见的食用鱼类,往往生活在浑水环境中,转到澄清水质中,适应性相对较弱,且从养殖鱼塘或是菜市场、超市等地采购,运输条件差,也影响鱼的存活时间。从采购到展示,每一条鱼都经历层层关卡,而养护团队,则需要悉心参与日常养护的各个环节。

亚成状态的中华鲟还在长个,可以长到5米长。

珍稀鱼类安家,养护别有章法

据介绍,馆内展示的国外品种,基本从国内的各大养殖场购买而来,由于我国水质条件不满足某些鱼类的繁育条件,部分品种从鱼苗状态就引入国内。采购渠道多元,鱼类原来的生存环境、状态等也各不相同。为保证良好状态,在对外展示之前,它们都会在馆内的“在养间”待上3-5天,经历隔离、消杀、治疗等过程。

“馆内有4个‘在养间’,大概50个缸体,鱼类从不同养殖场出来,不知道是否携带病毒或寄生虫,长途运输也会出现损伤等情况,要通过一段时间观察,才能放到共生的环境中,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这里也是储备间,有展示的鱼类死亡,能够及时补充。”一位养殖团队工作人员说。

考虑到观赏性和经济性,前期规划阶段,馆方还确定了“混养”策略,根据鱼类特性,会选择相适应的品种放置同一环境中,呈现更丰富、多层次视觉效果,“不同鱼类生活的水层不同,投入饲料可多次消耗,达到最大化利用。同时,也打造了一个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不显单调,还能实现水质净化。”刘敬表示,针对混养效果,会动态调整鱼类“组合”,呈现更佳共生状态。

随着馆内运行步入正轨,刘敬和他的团队每天都忙得连轴转:开馆前检测水体,调整和治理循环系统,观察鱼的整体状态,及时采取治疗等举措,按不同鱼类需求定时喂养……固定动作之外,还要接“新鱼”,不断优化展示效果,努力带给游客更好的游览、观赏体验。

互动体验值“拉满”

“哇,潜水员在给鱼儿喂食物!”“好像在跟鱼一起跳舞,好精彩呀!”……在鲟鱼缸内,身着潜水服的工作人员正在投喂中华鲟,引发旁观的小朋友们阵阵惊呼。鲟鱼缸内的互动喂食项目,每天分上午、下午两场展示,每场可谓人气爆满。

凸显互动体验,是浙东淡水鱼馆的又一大亮点。据悉,馆内融入了MR(混合现实)体验区、VR虚拟体验的巨型太空舱、5D影院等众多黑科技设备,互动数字屏幕更是随处可见。各种有趣的活动让人回味无穷,例如,位于二层的“河底花园”,以海洋球互动帮助小鱼走出危险。三楼的“我的水下森林”项目,可以给喜欢的各种小鱼涂色,将自己的专属小鱼投到大屏幕上,还有鱼跃食空、捕鱼达人、奶鱼喂养等项目,都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5D影院以中华鲟洄游故事为核心,介绍其成长特性、成长历程等,以各种感官融合的体验,剧情式互动,达到科普最佳效果。“开业当天,从开馆到闭馆,5D影院全天都在排队,本来安排的定时开场,变成了不间断播放,场面相当火爆!”现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将互动体验值拉满,目的是最大程度推动知识科普,实现科普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带着孩子玩了一圈后,市民张先生称赞道:“走到部分鱼缸旁边,墙上的数字屏幕会自动播放介绍,三楼集中科普区还设置了移动滑轨,滑到不同位置,可以感应对应鱼类演化历史时期的介绍,边看边玩,不知不觉孩子们就学到很多新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浙东淡水鱼馆与绍兴渔业文化作了深度链接。在以知识科普为核心的三层,呈现了鱼类演化史、渔业发展史、淡水养殖等内容,对绍兴水生态、渔文化作了详细介绍。参观尾声部分,还有趣味课堂,游客们可以学习绍兴鱼类趣味俗名、绍兴本地鱼类特色名菜等。

“在试运行阶段,我们就接待过一些学校的参观活动,反响还不错。以研学为特色,我们计划与部分学校建立合作,根据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定制两三条研学线路,加入科普性的课程,寓教于乐。”相艳表示,接下去的中秋节、十一黄金周等节点,将推出更多优惠、有趣的体验活动,打响浙东淡水鱼馆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黎欣 文/摄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