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马桥,位于诸暨城东的东浣街道丁严王村。它是一座东西向的三孔半圆形石拱桥,全长12.70米,面宽3.68米。它的中孔两侧的船形桥墩上方各有一座石雕小亭。由清光绪《国朝三修诸暨县志山水志》可知落马桥又名长官桥或暨阳桥,曾是进出暨阳的重要官道。
相传,文武百官来诸暨县城,经过此桥时,文官必须下轿,武官必须下马,所以称此桥为“落马桥”。
据传,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姓赵的将军在战场上与敌人作战。他与敌人战斗了几天几夜,在战斗中受了伤,最后因为清兵伤亡惨重和粮草不足,赵将军只能下令撤退。
赵将军带领着所剩不多的士兵一路向后撤退,经过几天几夜的奔逃,身后的追兵才渐渐没了踪影赵将军这才松了口气,虽然伤口仍然隐隐作痛,所幸的是已经从追兵手中逃脱。当他定下心来,才发现自己和手下来到了一处不知名的地方,这里依山傍水,风景极为优美。但赵将军此时根本无心欣赏美景,他只顾着带领手下继续赶路。
走了不久,赵将军发现不远处有一个村子,于是派手下前去打探,自己则带着剩下的士兵在原地休整。
不一会儿,前去打探的士兵就带着一个老翁来到赵将军的面前,士兵对着赵将军说道:“赵将军,手下将前面村子的村长带来了。”
赵将军对着士兵身旁的老者问道:“老人家,这是什么村?你可知从这里出去的官道该怎么走。”
老翁回话道:“将军,这是丁严王村,我便是这个村的村长,您只要顺着那座桥过去就可以看见官道了。”
赵将军听了老翁的话,心中一喜,立马就想带领剩下的士兵继续赶路。但老翁似乎猜出了将军的想法,就指着那座石桥对将军说道:“将军您有所不知,那座石桥叫长官桥,但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落马桥。这落马桥,自古便有一个规矩,就是过此桥,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赵将军顺着老翁手指所指的方向望去,入眼的是一座东西向的三孔半圆形石拱桥,但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所以对老翁的话并不在意。
老翁接着说道:“将军,整支队伍只有您是骑马的,我劝您最好下马过桥。”
赵将军对此不以为然,立马就命令剩余的士兵继续赶路,自己也朝着石桥的方向前去。就在赵将军和士兵们马上要踏上石桥的时候,附近的村民都围了过来,劝将军下马过桥,但赵将军并没有听他们的,执意要骑马过桥。
正当他骑着马来到桥的中部时,马突然狂躁起来,然后马倒了下来。赵将军没有料到,从马上跌落下来,掉进了河里。士兵和村民纷纷下河去救赵将军。但赵将军由于伤情恶化和受到惊吓,一命呜呼了。
落马桥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这座石桥与这段故事虽已历经沧桑,但依旧让人无法忘记,因为其中饱含着村民们最单纯、最美好的善意。
作者: 编辑:余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