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的力量不仅体现在服务上,更体现在它对乡村治理模式的深刻改变上。在枫桥镇杜黄新村,一座曾经的废弃矿山如今已变身为游客如织的热门景点。
“我们通过复垦荒山、盘活闲置资源等方式引进了垃圾分类研学中心、御风马术俱乐部、稻梦空间、露营基地、农耕印象以及乡村咖啡馆等新兴业态,不到一年时间,让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资源变资产。”杜黄新村党总支书记王海军说。
高效的工作推进得益于“浙里兴村共富”应用的上线。“荒山平整再利用项目获镇里同意后,我通过‘浙里兴村共富’系统派单给村干部动手落实。”王海军自豪地说,“单子一上线村干部们就纷纷‘接单’,通过系统了解各项目进度,结合这个乡村数智生活馆的大屏幕,大家及时商量解决相关问题。”
通过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盆景”正在变成共治共享的“风景”。通过依托“浙里兴村治社”基层治理集成应用,诸暨各地融合了自上而下任务落地、自下而上民情回应以及村社干部数智考核机制,为基层治理构建起了党建引领基层整体智治新格局。
在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乡村数智生活馆,数字屏上实时滚动着各个端口反映上来的问题,实现简单问题及时解、疑难问题上报解。去年以来,柯桥区通过“四个平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专项行动,按照大小适度、便于管理的原则划分网格,整合各条线网格员,建立全科网格,实现一员多用。网格员和网格村(居)民可以通过App、公众号、12345平台等多个渠道反映、受理、处置各类信息诉求,通过限期处置和闭环管理等机制,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