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兴水,利在千秋。水利建设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更是红色文化与生态文明交织的见证。为深入贯彻学习水利建设背后蕴藏红色故事,弘扬水利精神,传递生态保护理念,河海大学商学院“碧波寻红·南水润心”苏浙豫红色宣讲团在绍兴市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水利工作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亲自部署推动治水事业,擘画国家水网宏伟蓝图。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宣讲团成员们积极响应号召,以实际行动践行治水理念。前期,宣讲团成员已前往浙江、江苏、河南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实践经验。
宣讲团一行前往绍兴市水利局,受到了水利局领导的热情接待。水利局负责人为成员们科普讲解了水利基础知识,包括绍兴市水利工作的历史沿革、现代水利技术的应用以及水资源管理的成功案例。通过这些科普讲解,成员们对水利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随后,在水利局负责人的带领下,宣讲团成员前往曹娥江流域中心参加座谈会。会上,防汛调度科符科长为成员们详细解释了“水网建设”,解答了成员们对于浙版“南水北调”——“浙水东引”工程的问题,并分享了曹娥江大闸在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水质改善等方面的运作机制。成员们围绕大闸的技术特点、日常维护管理等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深入了解到这一水利工程在保障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座谈会后,宣讲团成员在符科长的带领下,亲身体验了曹娥江大闸的恢弘气势。成员们实地考察了大闸的运行情况,近距离观察了大闸如何高效地调节水流,确保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曹娥江大闸作为“浙水东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合理的调度机制给成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外,成员们还参观了曹娥江大闸风景区,亲身感受到了水利工程与自然景观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景区内绿树成荫,碧波荡漾,不仅展现了水利工程的雄伟壮观,也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成员们漫步其间,深切体会到水利工程不仅仅是技术的结晶,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活动结束后,成员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科普宣传活动中,将专业知识同素质拓展相结合,向更多人普及水利建设相关知识,讲好“水利”故事,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添砖加瓦。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谢媛 编辑:张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