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滨海新区马山街道尚巷村,总能看到这样一个陌生又熟悉的身影,他有时就在田间地头里走走看看,有时就在村民家门口聊聊家常,有时候会在台门处驻足很久,他就这样了解着尚巷村的点点滴滴,也在一步一行中谋划着尚巷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方向。他就是市级文化特派员沈航。
用脚丈量,寻找尚巷文化的“魂”
沈航是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今年6月,沈航作为首批市级文化特派员,下派到马山街道尚巷村。文化特派员,是今年浙江省在全国首创的探索性举措,旨在以“一个人,带动一个团,助力一个村”的方式,把高品质的文化送到基层“最后一公里”,以文化先行带动乡村共富。
文化特派员沈航(右二)来到尚巷村
刚派驻到尚巷村时,沈航在尚巷村党总支书记骆国庆的带领下,一点一滴的了解尚巷。后来对村内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沈航就经常一个人走村入户。到师爷陈列馆、师爷公园、文化礼堂、师爷台门等地方了解尚巷村的文化记忆,
到村民家中聊聊他们对尚巷村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文化需求,亦或是在村史、村志中探寻尚巷的文化特色与优势资源。
“尚巷村作为全国文明村,村庄环境非常好,文化优势也很有特色。这段时间我跑遍了村庄的角角落落,也查阅了很多书籍资料,我觉得尚巷村对文化优势的挖掘很准确,师爷文化就是尚巷文化的‘魂’。”市级特派员沈航说道,“但是,尚巷村的师爷文化挖掘力度还远远不够,其社会影响力、文化扩散度、民众认可度仍旧不高,这必然对尚巷村师爷文化品牌的打造与打响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用心观察,发现文化桎梏的“因”
近年来,尚巷村以师爷文化为依托,建设师爷陈列馆、师爷公园等阵地,打造师爷四季果园,开设采摘游、研学游等项目,设计研发运动毛巾、扇子、杯子、书包、果茶等文创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引流进村,来不断打响师爷文化品牌。“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但尚巷村的知名度和人气依然无法有一个质的提升。”尚巷村党总支书记骆国庆说道。
沈航也看到了这个问题,说道:“尚巷村有很好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文化优势,重要的是如何使它‘变现’。就比如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使游客愿意留下来并在此消费,以此来增加尚巷村的知名度和提高群众的收入。”
尚巷村目前虽然在开展一些研学游、采摘游项目,但是由于场地有限、体验项目有限等原因,基本上都可以在半天内完成,所以很难留住游客。同时,尚巷村虽然也设计了不少具有尚巷特色的logo和包装以及文创产品,但由于小打小闹,缺乏整体思维,实际并不成气候,所以销售量上面也并不未达到预期。
谋划项目,培育师爷文化的“根”
定位目标明确后,沈航根据这段时间的调研情况,结合尚巷村的实际,与他的团队成员一起,规划了一份“六个一”文化品牌建设项目,他将在驻村的两年时间内,逐步打造“中华师爷第一村”——尚巷村的特色“金名片”。
“六个一”文化品牌建设项目,主要包含了以下内容:打造“一条文农旅融合的师爷研学线路”、创设“一套师爷文化的主题教学课程”、改建“一个学研一体的骆大师爷书院”、编制“一批师爷特色的文化宣传手册”、设计“一套承载文化的文创产品包装”、开展“一系列师爷尚巷的特色文化活动”。
近期,沈航携设计师团队多次到尚巷村,与村两委会成员、驻村指导员共同商讨骆大师爷书院的设计风格、空间布局等内容。利用尚巷村有限的资源,改造已有的300平米公共空间,建设研学课堂——骆大师爷书院,将其作为游客学习、休憩、交流、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场所,达到留住游客进行文化消费的目的。“其他的一些项目内容,我们也会有序推进,努力讲好尚巷的师爷故事、发展故事。”沈航对此项目的开展非常有信心。
文化特派员的派驻才刚刚开始,在未来的两年时间内,沈航将继续在尚巷村当好“策划师”、“运营师”、“宣传员”等角色,运用文化解决乡村问题、满足乡村需求、实现乡村目标。为师爷文化“铸魂”,为乡村振兴“赋能”!
作者: 编辑:高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