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拍出野生动物的“灵魂与感情”

2024-08-28 21:37

来源:

热衷摄影艺术40余年,专注野生动物主题拍摄17年,曾7次踏上非洲大陆,5次登陆南北两极,7次进藏,用镜头与动物“对话”,记录下30多万张照片的动物“视”界。他是来自诸暨的摄影师姚汉军。

近日,姚汉军荣获第四届浙江摄影金像奖。浙江摄影金像奖是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全省摄影艺术领域最高个人成就奖,每两年一届,每届评选出10位在摄影创作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德艺双馨摄影家。

●记者 童 波 通讯员 徐晨晨

多元化讲述动物故事

姚汉军是名50后,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理事、浙江省企业家摄影协会副主席,曾获第六届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最高个人奖“金路摄影师奖”。作品《迁徙》入选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作品《优雅的舞者》入选第19届国际摄影艺术展;出版《澜·域》《赤道上的动物天堂》摄影集;获得浙江省第二十届摄影艺术展纪录类银质收藏奖。

第四届浙江摄影金像奖,姚汉军参评的是《朋友》系列摄影作品。这正是他热爱的野生动物主题。

这组作品真实再现和记录了动物们的生活状况和生存环境,幸运地抓住了隐藏在野性残酷下温情、逗趣、灵动的瞬间。无论是狂野的狮子,还是温文尔雅的企鹅,它们虽然生存于地球生态圈的两个极端环境,却让我们看到了生命在自然状态下最纯粹、最本真的美。

姚汉军的拍摄不再是简单直白的影像记录,而是多角度、多维度、拟人化、多元化地讲述动物们的故事,呈现动物们的喜怒哀乐。透过这些野生动物影像的传播,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它们的存在,让自然之心传递出保护和关爱之情。

《朋友》是姚汉军近年来在野生动物摄影领域的新突破,但真正让摄影界为之震撼的要数2018年的那次《赤道上的动物天堂》摄影大展。在浙江美术馆的两个大厅里,他用88幅作品为观众呈现了非洲大地这片动物天堂的恢宏博大、灵动自然、丰富多彩,如同一场视觉盛宴。

姚汉军也成为首位在浙江美术馆举办大型摄影展的摄影师。《赤道上的动物天堂》中的50幅作品被浙江美术馆永久收藏。该画册由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后,荣获浙江省第十七届摄影艺术展摄影书类最佳奖等,并陆续被全国多个图书馆、博物馆收藏。

17年坚持拍摄“动物”主题

聊起自己的摄影历程,姚汉军有感而发:“最难的就是寻找主题”。

进入摄影圈的前20多个年头,姚汉军出品了大量优质的“风光片”“人文片”,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奖项也拿了不少,但稳定输出并不是他所追求的,真正唤醒灵感的,是2007年的那次荣成之行。因朋友的摄影活动邀请,姚汉军前往山东荣成拍摄天鹅和白鹭,就是在静静观察天鹅一路艰辛迁徙的过程中,他开始对动物产生了敬畏。

有一个关于白鹭的细节,是姚汉军难以忘怀的——“白鹭这种动物,小鸟刚孵下来不久,大鸟飞出去,叼着鱼回来喂给小鸟。但鱼太大,小鸟吃不了,大鸟就嚼碎吐出来喂到小鸟嘴里。而且大鸟爱自己的每一只小鸟,每只小鸟都要喂到。”

爱上野生动物拍摄后,姚汉军便一发不可收拾,配备了专业的摄影器材和装备,从单一和单纯的影像记录逐步转向表达和创意,从局限的地域转向了全球视野。

2011年,带着敬畏之心,姚汉军踏上非洲大陆,深入肯尼亚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也踏上了属于他的野生动物拍摄之路。美丽、神秘、野性而又远古的“动物天堂”,在姚汉军的镜头下呈现出独有的视角和对野生动物的观照,不拘泥于常规的摄影手法和观念,运用影像视觉元素,突破传统构图,捕捉动物们真实的情感故事,构建属于自己的影像视觉画面。

在肯尼亚,姚汉军一次又一次感受到动物的伟大:“狮子,多厉害的猎手啊,狮王,简直不可一世,但是它们细心照顾自己的孩子,你看了以后真会觉得既惊讶又感人。”

数万只火烈鸟在落日红霞中振翅起舞,虎视眈眈的狮子、猎豹、鬣狗奉献惊心动魄的猎杀时刻,角马、斑马汇聚而成的迁徙群体横跨马赛马拉河……在非洲拍摄野生动物感受了狂野和震撼后,姚汉军又将画面转向另一个更加唯美的意境。从2018年开始,他5次涉足南极、北极,拍摄企鹅与北极熊,其间又历时3年,深入川藏拍摄国宝川金丝猴……

2019年11月,当姚汉军再次踏上南极大陆时,却突遇暴风雪,零下30多度的环境很多相机都无法正常工作,在对焦困难的恶劣环境下,原定的拍摄计划不期然有了意外收获——镜头下,小企鹅在外围大企鹅的保护下,紧紧拥抱相互取暖,一同抵御风暴的侵袭,等待阳光普照,冰雪融化,繁衍生息。

“我拍到了自然、真实的动物影像,也看到了生命延续的舐犊情深和守护家园的万般艰辛。”姚汉军说。

捕捉定格更多动物影像

惊险又惊喜!这就是动物摄影的魅力。

“去野外拍摄,要能吃苦;精彩瞬间可遇不可求,要把握时机。”姚汉军说,与静物摄影不同,动物不会等待你去拍摄,有时候就是一瞬间的美,看你能不能“抓”到了。“大多数时候都是扛起相机就拍,根本来不及架三脚架。”

为了让手中的“大炮”更稳,姚汉军一周4天左右健身,雷打不动。“健身不仅强壮体魄,让自己有体力应对野外生存的各种挑战,也针对性锻炼手臂力量,保证手持拍摄时出片更快更好。”姚汉军说。

姚汉军还有“复盘”的习惯。每一次外出拍摄的照片,他都要第一时间整理存档,有空便坐在屏幕前一张一张翻阅,挑挑“毛病”,检视不足,给自己创造更多进步的空间。

听姚汉军讲述野生动物拍摄经历,仿佛进入了另一个时空。他将自己多年来的摄影作品细细品味,每一张照片不仅仅是图像,它们是故事,是情感,是他的镜头穿梭于非洲草原、南北极冰原,捕捉到的野生动物最真实的瞬间。

当我们惊叹于姚汉军对野生动物深刻的理解和敏锐的捕捉能力时,他又给出了“坚持”二字。“在全国摄影大赛的项目中,有一项叫‘长期关注’,要求摄影人保有坚持的信念感,才能拍出成绩。”在姚汉军看来,“蜻蜓点水”般搞摄影是拿不出好作品的。

影像,是姚汉军与动物们的真情交流和无声对话;动物,已成为姚汉军摄影生涯和生命历程中的真正朋友。明年3月,他又将开启新一轮北极拍摄之行,而那片白色王国的无限生机和生命奇迹,都将通过影像的语言,无限更新和延续。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