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兰桥,位于绍兴人民路与解放路交叉口的东侧。它横跨府河,是一座东西走向的石拱桥。因此桥地处十字路口,来往行人络绎不绝,明朝时在绍兴城里,也称得上是一处较为热闹的地方。说起惠兰桥名字的由来,其中还流传着一个十分动人的爱情故事呢。
当时有个叫惠芳的乡下姑娘,长得十分秀气。她十六七岁年纪,两道细长的眉毛下,有着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白皙的脸上藏着两个惹人喜爱的小酒窝,说起话来细声细气的。
惠芳姑娘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她,她的父亲在她十八岁的时候忽然生了场大病,一直卧病在床,所以他们家的重担就落在了惠芳的肩上。每到春天、秋天,惠芳总是带着她十三岁的弟弟阿羊到绍兴城里的一座石头桥桥头卖兰花。
惠芳的美貌很快就传遍了大街小巷,因此来桥头买兰花的人总是特别多,有的百姓甚至是专门来一睹惠芳的风姿。
有一天,姐弟俩来到桥边,惠芳叫弟弟看着兰花,自己急忙来到城里大云桥狮子街口的一家中药店,为家中生病的老父亲抓药。这家药店是当时绍兴城里较有名气的老字号药店。
惠芳走进药店,顿时整个药店内飘荡着阵阵幽香,为惠芳抓药的是这家店老板的儿子孙耀祖。这小孙老板生得眉清目秀,英俊潇洒,接待顾客热情和气,言谈举止温文尔雅。
当为惠芳抓药时,他抬头打量了一下这位站在柜台前的陌生姑娘,他猛然发觉面前的这位姑娘竟如此秀丽动人。她头上插着一朵兰花,而她本人,更像兰花一样吐露着芬芳。
孙耀祖不禁有点心猿意马起来,他一边抓药一边偷偷回过头来看看惠芳。取好药后,他将药交到惠芳手中,感芳付了钱后,提着药,便匆匆离开了药店。
虽是短暂邂逅,但此刻的孙耀祖心中感到若有所失。
因此他让店里的伙计去打听刚才的那位姑娘,伙计出门后很快就把惠芳的全部消息都带了回来。
从此以后,惠芳卖兰花的地方,也就是那座石头桥如同一块吸铁石一直吸引着耀祖。耀祖只要有空,便兴冲冲地去石桥头观兰市、赏兰花,有时还买上几盆名贵的兰花。而惠芳姑娘为了给父亲抓药,每隔三五天,就要到药店跑一趟。一来二往,孙耀祖只要见到她来拿药,便是热情接待,在他的心里,他对惠芳早就“一见钟情”。
半个月后的一天,耀祖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惠芳来拿药。他寻思许久,决定到石头桥看看惠芳。原同患的父亲病情加重了,她留在家里腾顾父亲让阿羊独自出来卖兰花。耀祖趁机问了惠芳的弟弟:“小兄弟,你家住在哪里啊?”
“我家住在兰亭花街南侧小山的山脚下,我们每天都到码头坐船进城。”
“这样啊,我知道了,你在这里慢慢卖花吧。”耀祖买了一盆兰花就走了。
第二天一早,耀祖根据前几次惠芳来取药的药方,专门为惠芳的父亲用上好的药材抓了几服药。同时又带上一些水果、糕点,前往兰亭花街去看望惠芳的父亲。到了兰亭花街,耀祖根据阿羊说的位置找到了惠芳家。
“我见你多日没来取药了,不知你父亲的身体如何,因此,冒昧登门来了。”孙耀祖进门就说道。
惠芳看着忽然出现的耀祖,不禁脸颊微微发红。面对眼前的一切,病中的惠芳父亲—赵大伯嘴上不说,心中却有所领悟。他看着面前站着的男子不仅仪表堂堂,还待人温和,心里还算满意。
一天,耀祖趁惠芳和她的弟弟去石头桥卖兰花,买了些物品独自来到兰亭花街惠芳的家里,直截了当地向赵大伯提出了想娶惠芳为妻的想法。赵大伯同意了这门亲事。
半年后,耀祖风风光光地迎娶了惠芳。
结婚的那天夜里,耀祖向惠芳提出了把她的名字与那座石桥联系起来并取一个桥名的想法。
惠芳听了后问道:“那你想取个什么桥名呢?”
“我想把你名字的第一个字,即‘惠’字,与你卖兰花于桥头的‘兰’字结合起来,取名‘惠兰桥’,这桥名实际上隐喻着‘会兰’的意思。”
次日,耀祖写好文稿,叫伙计带上银钱来到会稻县衙,向县太爷提交了取桥名所需的文稿和银两。
数天后,耀祖接到批文,立即托人请来了绍兴城里有名的石匠师傅,在那座普通小石桥两侧的桥栏石上,刻上了“惠兰桥”。
人们都向往美丽幸福的爱情,千百年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吟唱着爱情开始的模样;“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刻画了爱情真切的海誓山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见证着爱情坚守一生的忠贞。
因此,惠兰桥的爱情故事在绍兴城里不胫而走,让无数人神往。
作者: 编辑:余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