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区全域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15分钟法律服务快响点”355个,导出一体化空间资源地图367张。(8月8日《柯桥日报》)
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个生动实践。将各类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延伸到广大乡村、开发区、商圈、楼宇等神经末梢,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就近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务,迎合时代潮流,契合群众需求,有利于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化,把更多的矛盾纠纷解决在诉前、化解在基层,让更多的企业和群众享受到公共法律建设成果。
综合考虑人口数量、区位交通、经济基础、辐射范围等因素,统筹整合基层法律服务网络,形成可视化地图点位,方便群众快速定位并找到附近的法律服务资源,“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能够有力推动“急难愁盼”事情实质性解决。但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重在让企业和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务无处不在、随手可得,进而提升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获得感。
当前,一些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减弱、盈利能力下降,陷入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困境。在升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站点软硬件设施过程中,可由政府出面聘请法律顾问团,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治讲座、风险评估、合同审查等专业服务,特别在合同订立、安全生产、规范用工等方面开展专业的法律指导,助推企业懂法、守法、用法。
作为一项公益性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既是服务民生的重要窗口,又能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法律援助市域内100%通办”满足了群众对法律援助就近办理、快速办结的需求,实现了由“最多跑一次”向“就近跑一次”转变。可把“法律援助市域内100%通办”机制融入到“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打造中,以更加优质、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将法律援助“市域通办”触角延伸至基层末端。
当前,各地全面推进“共享法庭”建设,基层群众在线参与诉讼活动已不再是新鲜事。数字赋能,能够让“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可依托镇街、村社等现有信息化资源,借助移动微法院、ODR等网上诉讼、在线解纷平台,把“共享法庭”横向拓展至矛调中心等“解纷前线”,纵向延伸至镇街、村社等“基层一线”,并向商会、协会、工会等组织延伸。
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需要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形成党委领导、司法主推、部门协同、基层共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和广泛覆盖、协同高效的运行体系,“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成果才能更好贴近企业、温暖群众。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