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古城内4万平方米的前观巷片区即将成为保护区。近日,越城区人民政府网公示了《绍兴市越城区前观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3-2035)》(草案),对前观巷片区划定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公布相关重点文物普查情况等。这一规划在给片区内的重点文物以及空间肌理的保护明确方向的同时,也让市民对片区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徐渭艺术馆。
历史文化遗存丰富
据介绍,前观巷街区得名于钱镠在绍兴讨平董昌叛乱的历史故事,是五代吴越国在绍兴活动的重要见证,见证了街区千年发展历程。近年来,前观巷已形成以徐渭艺术馆、绍兴师爷馆为中心,集中展示书画文化、师爷文化的历史文化街区。该街区传统风貌建筑主要集中在鲁迅西路以北、大乘弄、开元弄两侧,传统肌理空间占比约60%。
该片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绍兴市文物保护单位1处,绍兴市文物保护点2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4处,历史建筑3处,优秀传统建筑4处,名人故居资源2处,古树名木2棵,古井9口,传统街巷10条,遗址标识1处。
前观巷东入口。
前观巷和后观巷,是两条前后平行的道路。其中,前观巷大乘弄内,坐落着一处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明代传统民居建筑——青藤书屋,这是中国明代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徐渭的故居。离故居不远处,是该片区的引流地标之徐渭艺术馆。“徐渭艺术馆建设投入使用以来,引来无数年轻人前来打卡。而现在的绍兴师爷馆原来是青少年宫,又承载着不少70后、80后的童年回忆。这个片区在古城文旅中的价值不断被放大。”本地市民刘先生说。
最大程度保护原貌
“为了更好地保护前观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遗存、整体历史风貌、空间环境特征,改善基础设施与居住环境,完善街区功能,延续传统生活,保持街区活力,我们编制了本次规划。”越城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整个规划范围东临解放路商业建筑,南至前观巷——鲁迅西路,西至仓桥直街,北至后观巷,总面积4.01公顷,规划期限为2023年—2035年。
规划总体上建立两个部分、两个层次的保护体系。两个部分指街区范围内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层次指街区层面(整体格局、传统街巷、建筑风貌);文化遗存层面(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历史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前观巷街区的基本空间格局深受南宋绍兴府城厢坊、街衢、水系营建的影响,至今大体维持不变,对研究南宋时期绍兴城市营建活动具有重要价值。街区里大量清末民初的民居还得以保存,这些都不能随意大拆大建,要最大程度保护其原貌,整体保护街区传统街巷、空间肌理、建筑风貌,彰显街区历史特色。
小乘弄。
规划还划定了核心保护范围:东至嘉银购物中心商业建筑,南至前观巷,西至大乘弄——陈家台门——青藤书屋——开元弄50号陈氏民居——仓桥直街,北至后观巷;仓桥直街——鲁迅西路东北角沿街传统风貌比较完整的区域,涉及面积2.61公顷。其他1.40公顷为建设控制地带。
除了保护,规划中还提出要合理利用,即要协调街区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维持原有居住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建立社会共建体系,坚持公共参与,合理利用街区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创旅游产业。
打通古城慢行游线
“保护规划的出台对做优做精做强该片区具有重要意义。”绍兴市文史专家马云庆一直关注该片区的发展。他说,自徐渭艺术馆投入使用以来,盘活了周边不少台门、民居,吸引咖啡馆、新茶饮等新业态入驻,给原本冷清的街区增添了不少人气。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历史街区里还存在业态单一、可看可玩点不够丰富等问题。“前观巷的街边店,以小餐饮为主,另外还有一些房产中介、推拿等非文旅功能的街边店,与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位不符合。”周边住户陈女士说,除了做好基础的保护工作,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利用活化街区,适当清退一些非文商旅功能的街边店,引进文化创意小店,提升街区的历史文化气息。
马云庆说,拥有强大“代言人”徐渭的前观巷历史街区,的确还有不少文商旅价值有待激活。比如坐落在后观巷的诸大绶状元府,属不可移动文物,目前还住着人,可对该台门保护提升,挖掘讲好徐渭邻居诸大绶的故事,进一步丰富该片区的文旅资源。
接下来,该片区将结合老城功能疏解,置换与街区传统风貌不相符合的企业闲置用房与低效用地,鼓励引入文化创意及文宿等现代商旅功能。未来,片区将形成以鲁迅故里——解放路——前观巷(师爷馆)——大乘弄——后观巷——仓桥直街的主动线,进一步打通古城慢行游线,丰富游客的街巷空间感受,展现越地传统市井生活。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吴可蒙 文/摄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