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马桥在绍兴城内鲁迅中路的南侧,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提到这张马桥的由来,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故事。
相传西汉时有一个叫朱买臣的寒士,由于家境贫困,朱买臣与妻子崔氏来到绍兴城投奔亲戚。虽然生活依日清贫,但朱买臣苦中作乐,只要一有空闲就会静下心来读书,从不懈怠。
每天朱买臣一大早就会去山中砍柴,累了就坐下看一会儿书,中午的时候吃过饭就进城卖柴补贴家用,到了下午就在家里埋头读书。
有一天他照常去山中砍柴,将装有午饭的饭篮挂在了一棵树上,然后他就去使劲砍柴了。到了中午,他却发现饭篮里飞出了一群乌蜂,这些乌蜂的身上沾满了饭粒。
朱买臣想到了自己曾经饿肚子的经历,起了同情之心,没有阻止乌蜂取饭。等乌蜂都离开了,饭篮里的米饭已经所剩无几。从此以后,朱买臣依旧把装饭的饭篮挂在那棵树上,不仅如此,他还特意将饭篮装得满满的。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朱买臣和那些乌蜂就有了感情,只要朱买臣上山砍柴,乌蜂们就会飞过来。
虽然朱买臣愿意苦中作乐,可是他的妻子崔氏无法忍受。她每天都和朱买臣吵架,一旦吵起来就必定会逼着朱买臣写休书,朱买臣能躲则躲。
有一天,朱买臣刚卖完柴回来,崔氏又要和他吵架。
崔氏骂道:“你这个书呆子,就知道看书。你看这么多书有什么用?能赚到钱吗?”
朱买臣说道:“娘子,我看书就是为了日后能赚大钱。”
崔氏冷嘲道:“就你还能赚大钱?都半百的人了,头发都白了。我说你还是放过我吧,我还年轻,你就让我走吧。”
朱买臣道:“娘子,你何必这样,虽然现在过得辛苦,可我以后一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的。”
崔氏再次冷嘲道:“省省吧你,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否则就凭你过好日子?一辈子也别想赚大钱。”
朱买臣很生气,指着崔氏说道:“没想到做了这么久的夫妻,你竟然把我看扁。好,好,好,你要走我就让你走,你以后千万不要后悔。”
崔氏说道:“绝不后悔!”
朱买臣知道崔氏铁了心不想和自己过日子了,于是心一横,写了份休书,交给了崔氏。
崔氏离开朱买臣后,马上嫁给了一个石匠。石匠原本生意兴隆,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自从娶了崔氏,生意一落千丈。石匠无奈改做了泥水匠。一次他给人修屋顶,脚一滑,从屋顶掉下来后一命呜呼。
而朱买臣依旧上山砍柴,就这样又过了三年。一天,他同往常一样把饭篮挂在了树上,却发现乌蜂没来。这以后,乌蜂再也没有来过,朱买臣感到孤寂难受。
就在他难受的时候,这群乌蜂飞到了京城汉武帝的宫殿,它们在汉武帝的大殿内筑了巢。
汉武帝上朝就会看到这个大乌蜂巢,可是乌蜂巢太高怎么也弄不下来,无奈之下,汉武帝只好下旨重赏能取走乌蜂巢的人。
朱买臣听说了这件事,怀疑那是自己以前喂养的乌蜂,于是就进宫取蜂巢。他一进宫,发现那群乌蜂果然是自己以前喂养过的乌蜂,便很快就解决了乌蜂的事。汉武帝很是高兴,问他要什么,他回答说想要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汉武帝本就想留住这个人才,于是欣然答应。
后来他因成绩优异,被汉武帝封为会稽太守。
崔氏听说朱买臣成了会稽太守,觉得朱买臣一定会念旧日情分,于是她每天都在一座桥上张望,期盼着朱买臣归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终于她等来了朱买臣骑马归来,街道两旁满是围观的路人。朱买臣骑着高头大马从街上走过,风光无比,他刚到桥边,崔氏就挡在了马前。
崔氏说道:“买臣,那石匠已经死了,我们可否重归于旧?”
“重归于旧?”朱买臣先是愣了一下,叫人借来河边洗衣人的盆子,并装了盆水端到崔氏面前。崔氏以为是自己的脸脏了,朱买臣想让她洗洗,她正想伸手接水的时候,朱买臣却将水在马前泼了一地。“当初你嫌弃我,离开我嫁给了石匠,现在又想重归于旧?就像这水泼出去了,还能收回吗?”崔氏看着眼前的一地水,后悔不已。
凡事一步错,就步步错。崔氏在朱买臣不得志时抛弃了他,朱买臣得志归来在桥边断旧情也是早已注定,覆水难收啊。就这样“马前泼水”的故事一直在绍兴民间流传。因崔氏每天在桥上张望,希望看到朱买臣骑马归来,所以,那座桥被叫作张马桥。
作者: 编辑:余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