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稻花田里如何养“丰年”?

2024-08-27 08:55

来源: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上岸后“身价”还倍涨。日前,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典型案例遴选,13个综合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典型案例脱颖而出,诸暨浙江米果果生态农业集团的“稻罗氏沼虾综合种养”榜上有名。

近年来,绍兴积极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创新养殖模式,截至目前,全市推广综合种养的稻田面积已超过1万亩,稻花田里承载了越来越多农民的增收愿景。稻渔共生如何“生”出更大效益?稻花田里如何养“丰年”?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一水两用 稻渔共赢

8月的诸暨,烈日炎炎,但在浙江米果果生态农业集团的稻罗氏沼虾养殖基地,工作人员正利用生态化系统和数字设备,对稻田的水肥进行精准调节,确保稻虾共生环境的最佳状态。

“通过这套系统,可以保证稻的产量和效益,实现绿色防控、生态循环、肥药双减,同时用数字化设备,我们可以实时掌握稻田的环境变化。”米果果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正是得益于智慧种养的先进模式,米果果的稻虾种养取得了显著成效,亩均利润高达6400元,种出的稻米品质上乘,养殖的罗氏沼虾也深受市场欢迎。

虾因稻而优,稻因虾而香。米果果的综合种养基地中,有苗种培育65亩,池塘养殖305亩,稻虾轮作新模式养殖230亩,可实现年产标粗罗氏沼虾虾苗5000万尾,年产罗氏沼虾200吨。而眼下,除了诸暨本地的养殖基地外,米果果也在湖北建立起600亩左右的稻虾综合种养基地,“若种养效果好的话,我们将在全国范围扩大种养规模。”

米果果的成功并非个例。近年来,我市加强对稻渔综合种养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等关键环节的研究,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提供了可学习、可复制的模式,截至目前,绍兴市推广综合种养的稻田面积已超过1万亩。

在嵊州市崇仁镇逵溪村,莲珍家庭农场负责人卜红生正在着手下半年的种养准备工作,“上半年的龙虾不够卖,下半年又新增了50亩稻田种养,继续投入扩大规模。”卜红生告诉记者,大概4年前,他开始在稻田里套养小龙虾,随后又以“稻田+虾+鹅”的种养模式,实现了“三方共赢”好收益,这种模式不仅满足了市场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也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一田双收 增收共富

稻虾基地在确保种植一季水稻的前提下,通过水稻种植和罗氏沼虾养殖的方式达到增收的目的,今年以来,米果果以“亩均千斤粮 万元净效益”为目标,通过重点推广万亩稻虾轮作项目,不仅为农户提供虾苗,进行种植养殖技术指导,还为农户提供销售渠道,带动周边乡镇100多户农户增收。

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能够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共赢”,既提升当地稻谷产量和生产效益,也为区域粮食安全保障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绍兴各地已创新有地方特色的稻虾、稻鳖、稻蛙、稻鱼等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这些模式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带动了当地村强民富。

在绍兴的稻渔综合种养领域,农户纷纷选择抱团发展。他们通过共享资源、共担风险、共闯市场的方式,实现了互利共赢。

在越城区富盛镇义峰村,种养大户许国明不仅自己扩大种养规模,还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加入稻渔综合种养的队伍中。他的种养基地面积从最初的50亩扩增至如今的近300亩,亩均利润超过万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典范。

在柯桥区王坛镇蒋相村,绍兴蒋相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稻蛙种养模式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司负责人黄鲁鑫说,基地养的50亩黑斑蛙不仅为稻田提供了天然的虫害防治“服务”,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同时,他们还为周边百余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规模养殖 亟待破解

尽管绍兴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市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杨庆满表示:“对部分农户来说,尽管稻渔综合种养的市场收益不错,但‘缺技术、缺人才、缺设备’往往导致他们望而却步。”

与此同时,对绍兴大部分种粮大户来说,目前才刚刚走上“科技智能”跑道。稻渔综合种养,需要安排专门的人手,不少农户表示,出于成本核算考虑,大家还是持观望态度。另外,改造申报手续麻烦、容易受自然环境影响和野生动物破坏等,也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为了推动稻渔综合种养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早在去年,我市就发布《绍兴市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扶持稻渔综合种养。今年上半年,我市再次出台相关文件,对当年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集中连片50亩及以上的主体,按新发展的稻渔综合种养面积每亩奖补400元。这些政策的出台有效激发了农户参与稻渔综合种养的积极性。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绍兴将继续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培育一批管理规范、运营良好、联农带农能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同时,发挥科研院所和粮油、水产科技等团队优势,持续到田间开展技术指导,建立长期的帮扶计划,协助各地构建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通过创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推动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