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挥越剧诞生地的优势,以越剧为媒,整合资源、组建队伍、搭建阵地,推出“越曲童享”——越剧非遗传承文明实践项目,打造家门口的越剧学习驿站,引导少年儿童逐步了解、学习、亲近越剧,培养小小越剧传承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截至今年6月,累计组织越剧参观45场次,培训432场次,培养了65名“小小越剧传承人”,受益1.1万余人次。
组建越剧基地库
在越剧博物馆追溯越剧历史,感受越剧魅力;在越剧诞生地东王村,探寻越剧起航的基因;在嵊州越剧艺术学校,体验非遗的传承……“越曲童享”——越剧非遗传承文明实践项目,为孩子们开启了越剧探寻之旅。
今年6月的嵊州越剧艺术学校探寻之旅,令孩子们还回味无穷。在嵊州越剧艺术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参观了学校的训练房、校史馆、越韵长廊等,感受到了浓厚的越剧教学氛围。
孩子们还亲身体验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越剧唱腔教学课。现场教学以越剧经典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拉开序幕。老师在课堂上详细地解说不同唱段里的唱腔唱法。
老师还向孩子们展示了越剧表演中各种枪花动作。“这些动作看起来简单,但是练起来并不容易。”不少孩子感慨地说。
为让孩子们沉浸式感受越剧的魅力,嵊州市串珠成链拓展基地场馆资源,组建由嵊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甘霖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越剧诞生地东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越剧博物馆、越剧艺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等16个点位联合而成的越剧基地库,构建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实践点四级越剧传承文明实践阵地。组织少年儿童走进越剧艺校、越剧博物馆等基地参观,现场观看越剧表演,近距离感受越剧的唯美,增强对越剧的好感。
跟着大咖学唱
8月14日,嵊州市爱心义工团联合剡湖街道社工站开展了“越曲童享”非遗文化传承项目活动,组织少年儿童学唱越剧,感受越剧魅力。类似的活动每月都会举行。
“我家有个小九妹,聪明伶俐人敬佩,描龙绣凤称能手,琴棋书画件件会……”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全情投入,用心跟唱,反复练习越剧经典选段《我家有个小九妹》。老师动人的唱腔、逼真的表情以及富有亲和力的教学风格,激发了少年儿童学习越剧的兴趣。
活动中,社工还通过问答互动的形式详细讲解了越剧的发展历程、越剧角色行当分类等,孩子们认真听讲,积极互动。
“越曲童享”——越剧非遗传承文明实践项目,邀请一些资深的越剧戏迷、专业越剧老师和国家一级演员黄美菊、裘巧芳等越剧大咖联合组成越剧师资库,开设越剧历史知识、越剧经典唱腔、越韵古诗等20多门越剧课程。在有条件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设由越剧戏迷、越剧老师任教的培训班,定期教授越剧经典唱腔;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设由越剧名家大咖任教的培训班,定期教授越剧唱腔、身段、台步等。创作越韵古诗和《尊老爱幼讲礼仪》《垃圾分类新时尚》等越韵童谣,让少年儿童在学唱越剧的同时,学习古诗、培养文明好习惯。
亮相“村越”舞台
今年6月至12月,嵊州的戏迷都会沉浸在“村越”热闹的氛围里。
6月1日下午,随着袅袅越音响起,第二届“越嵊州 越有戏”乡村越剧联赛(嵊州“村越”)的首场PK选拔赛,在历史悠久的崇仁古镇玉山公祠古戏台拉开帷幕。
作为越剧发源地,嵊州拥有众多越剧爱好者。“村越”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参赛者都是业余选手,村民们实现了从“看客”到“主角”的身份转变。
与首届“村越”的个人战不同,本届“村越”实行团体战,主要分PK选拔赛、小组挑战赛、淘汰赛、总决赛四个阶段。
本届“村越”还要求每队必须至少有一名12周岁以下的小演员,当天崇仁镇PK选拔赛现场,有两位小选手闪亮登场,她们分别演唱了越剧《祥林嫂》和《西厢记》选段,赢得阵阵喝彩。
为了更好地传承越剧,嵊州市在如火如荼开展的“村越”大赛中设置每个战队必须要有少年儿童选手的规定,创设更多少年儿童走上舞台演绎越剧的机会;积极搭建才艺展示比拼舞台,举办“小小越剧讲解员”比赛,组织少年儿童童言童语讲述越剧的前生今世,并择优在越剧博物馆担任讲解员;举办“越剧村晚”“草根民星进礼堂”等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参与表演越剧,在一次次舞台演绎的过程中锤炼水平、增强自信。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童 波 编辑:倪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