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曲艺演员,服务大众是理所应当的,而文艺志愿服务更是要落在行动上,而不是挂在嘴边。”绍兴市曲艺家协会陈巍良把自己定位为一名文艺志愿者,他认为文艺志愿者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称号,而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
8岁登台,子承父业唱新曲
谈及自己的艺术启蒙与成长,陈巍良满怀敬意地提及了他的父亲陈忠。陈忠是原绍兴县文化馆的资深戏曲干部,系著名戏剧曲艺表演家,从事戏曲艺术多年,谙熟江南多种地方剧种、曲种的流派艺术、演唱特点。其扮演的各类人物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作品屡获县、市、省乃至国家级奖项,深受观众喜爱。
自幼年起,陈巍良便对戏曲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亲的言传身教。每当父子相聚,陈忠总会耐心地指导他唱曲,陈巍良对此也乐此不疲,这份传承与热爱,从小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从4岁学唱京剧、越剧,到8岁勇敢登台,展现出他不凡的天赋。
陈巍良说,印象最深的是,他9岁那年参加了老干部团拜会的演出。当时他的表演赢得了满堂彩,老干部们纷纷鼓掌,称赞他在曲艺上很有灵气。然而父亲却在一片叫好声中当即指出了他有一个音唱得不准确。陈巍良下台后,父亲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示范、讲解,但他却还是唱不出那种会拐弯的感觉,最后,一向耐心的父亲居然生气了,陈巍良更是觉得委屈,和他顶起嘴来。
这样的事例不止一个,10岁那年,陈巍良参加了绍兴市群艺馆的“羊年老少同乐汇演”。他在舞台上唱着莲花落,父亲坐在一旁用二胡为他伴奏,还留意他的唱腔、表情和台风。一下台,父亲就给了他诸多意见建议。
如今,陈巍良深感正是这份来自父亲的严谨与坚持,让他在曲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
不懈追求,艺术是无止境的
20余年参与基层群众文艺表演,陈巍良始终怀揣着对曲艺不懈地追求和热爱。这些年,陈巍良也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他曾获得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创作奖、第十五届群星奖表演金奖、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多次获得浙江省曲艺比赛、戏剧小品邀请赛金奖。
陈巍良最难忘的作品还是2008年的双档莲花落《110与120》。双档莲花落的独特形式与灵活多变的角色转换,让这部作品在筹备之初便充满了挑战与期待。与师姐章利萍的搭档,对于陈巍良来说,既需要磨合,又是个考验。
为了将双档莲花落《110与120》中的角色塑造得生动鲜活,陈巍良与师姐倾注了无数的心血与汗水。从唱腔的反复推敲到眼神的准确拿捏,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他们深知,双档莲花落表演的精髓在于男女之间的互补与呼应,因此,在排练过程中,他们不断尝试、调整,力求在表演上达到最佳的默契与和谐。
那些日子里,艺术成为了陈巍良生活的全部。吃饭时,陈巍良会不自觉地轻声哼唱起莲花落中的旋律;洗澡的时候,他也是在揣摩角色:“哎!我这个眼神应该是怎么样……”
正是这份对艺术的执着与专注,正式比赛时,陈巍良与师姐在舞台上大放异彩。他们的表演不仅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更在那一届全国曲艺牡丹奖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了节目大奖。
“回望来时路,我深刻体会到,艺术是无止境的,但只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陈巍良说。
扎根基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作为绍兴市曲艺家协会主席,陈巍良始终坚持扎根基层,坚定不移地行走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道路上。多年来,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曲艺特长,积极参与省文联、市文联等组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巡演、“五进”(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敬老院)演出、慰问特殊群体等各类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另一方面,他策划组织“三下乡”等活动,赴乡镇辅导曲艺爱好者演出,手把手教群众表演三句半、快板、莲花落。稽东、王坛、富盛……远远近近的每一个山区,都留下了陈巍良的身影。
每当看到被服务的群众露出灿烂的笑容时,陈巍良更坚信当初选择当一名文艺志愿者是正确的。“有一种生活,只有经历过,你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只有体会过,你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只有拥有过,你才知道其中的纯粹。”这是陈巍良作为一名文艺志愿者总结出来的经验。
未来,陈巍良打算通过走深走实,让曲艺走进校园、走向基层;同时挖掘、培养年轻的曲艺人,通过国家级、省市级的比赛去锻炼他们,为让绍兴曲艺这朵魅力之花开得更加娇艳而努力奋斗。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茹晨鸿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