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山综合执法中队进驻白马路马路市场了。在不少人担心“一管就死”之时,笔者内心却有些“小欢喜”:这意味着这个知名的马路市场得到了公权力背书,有点拿到“出生证”和“转正”的意思。
以自产自销唱主角的白马农贸市场,长期以来是越城区的菜价洼地,一年四季、从早到晚吸引着精明的马大嫂们一拨接一拨舍近就远赶来。与此同时,火爆的生意又将供应链延伸到柯桥平水、上虞道墟和诸暨枫桥等地。
菜农和马大嫂们的“双向奔赴”,在此汇成了一个长盛不衰的消费盛景,并溢出了室内市场,漫向一旁的白马路、庙前路。
与此同时,由此带来的脏乱、拥堵也在所难免。
掐灭一个消费热点易,点旺一个消费场景难。对此,府山综合执法中队没有简单地打击取缔、一赶了之,而是划出黄线、规范设摊停车,协调保安公司、环卫公司即时保洁疏堵,还干脆将办公室摆到了马路现场。
三箭齐发之下,白马马路市场秩序为之一变。
马路市场要不要管?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放任不管,你信不信,摊贩们甚至会涌上解放路、阻断中兴路!
但治理不等于一赶了之。事实上,对马路市场的整治没有一天停止过,马路市场也没有一天真正消停过。马路市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背后,是坚韧的市场支撑和殷切的民生期许,并不是那么容易一棍子打死的。
存在总有存在的道理。堵不住,不如疏一疏。
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味堵不是良策,疏堵结合才是正道。
宏观经济层面上的“放管服”改革导向,对小小的马路市场同样适用。
今年6月新修订的《浙江省城市道路管理办法》新增了保障民生、带动消费的条款,为马路市场打开了一个口子,也让自产自销的菜农们看到了一丝希望。
从另一方面来说,马路市场如果得以“转正”,必须增强自律,规范行为,去除乱占道、脏乱差的沉疴痼疾,并适当支付必要的管理服务费。否则注定不可持续,对室内市场的友商也显失公平。
与自产自销天然适配的马路市场,是农产品最便捷的变现出口,是蔬果交易原生态的鲜活存在,也是对菜价最为敏感的弱势群体的兜底选项。
民之所向,政之所往。如何跳出马路市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在便民惠民、保畅保洁的彼此矛盾和相互掣肘中求得最大公约数,考验着属地管理者的智慧和担当。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吴钊谦 编辑:方嘉华